2014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研究生招生专业课A考试大纲
【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两部分各占5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辨析题 6小题,每小题 6分,共36分
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12分,共72分
综合题 2小题,每小题21分,共42分
【考查目标】
基础课综合考试涵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中共党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专业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主线,明确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认识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救亡图存、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特别是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而浴血奋斗的历史;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艰辛付出的历史;以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中共党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范围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中国共产党党史
旧民主主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1、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2、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3、认识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全面侵略的方式及其影响
5、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及其失败原因
6、天国农民斗争基本过程、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7、洋务运动的基本过程、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8、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9、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对清末“新政”的评析)
10、三民主义学说与辛亥革命的意义
11、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新民主主义: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1919—1949)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五四运动及其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历史意义
4、第一次国共合作与中国革命新局面
5、国民革命失败与国民党专制统治建立
6、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7、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
8、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是统一的中华民族抗战的有机组成
9、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0、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11、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主张及其历史命运
12、内战爆发后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意义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949—1976)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2、《共同纲领》与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
3、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突出成就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5、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历史经验)
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和早期探索的积极开展
7、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8、十年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9、“文化大革命”十年的严重曲折与深刻教训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2010)
1、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
4、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改革开放的起步
5、改革开放由农村到城市的全面展开
6、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其重要意义
7、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及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8、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决策
9、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10、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30年基本成就、经验、意义
专业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总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Ⅱ、考查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5、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核心和基本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实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实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实是,与时俱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过程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十三、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