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分析》考纲
一、考试目的、形式及要求
根据本校全日制教学的实际情况及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音乐分析》课程的考试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对西方音乐作曲理论的综合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具体作品的能力(可适当涉及中国音乐作品)。
本门课的考试,内容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和声、调性及织体的分析(30分)、主题特征分析(20分)、曲式与作品分析(100分)。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附乐谱。
二、主要知识点
(一)和声部分
1、和弦与和弦外音
2、自然大调与自然小调的和声功能
3、三和弦的转位
4、七和弦的各种进行及运用
5、音乐的织体
6、副调和弦
7、转调
8、欧洲和声技术发展历史
9、中国民族调式
(二)曲式部分
1、绪论
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有关曲式结构的术语概念
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2、一段曲式
定义和基本特征
乐段的内部结构
一段曲式的分类
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
从属部分及乐段的反复
3、二段曲式
定义和基本特征
二段曲式的第一部分
二段曲式的第二部分
二段曲式的分类
二段曲式的比例及从属部分
4、三段曲式
定义及基本特征
三段式的呈示段
三段式的中段及三段式的分类
三段式的再现段
三段式的从属部分
5、三部曲式
定义及基本特征
三部曲式的中部及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
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
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6、变奏曲式
定义及基本特征
固定低音及固定旋律变奏
装饰变奏
自由变奏
其它类型和从属部分
7、回旋曲式
定义及基本特征
小型回旋曲式
典型的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的变体
8、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
回旋奏鸣曲式
其它曲式
学习要求:了解曲式结构的基本范型及各种范型的理论特点,掌握各种范型相对应的典型例子,并能对这些音乐作品作结构上的比较。
分析技巧要求: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形式,说明创作手法特征。
答题要求:和声分析题要标出调情况、和声功能及转位,并作简要的特征分析(切记不要做在考卷上);其它分析看题目要求。
为方便考生复习,以下列举一些作品分析的曲目供考生练习。考题的难易程度与作品规模近似如下曲目。分析要求:画出曲式结构图;判断曲式结构形式;作简要的音乐内容分析。
格里格《我爱你》
巴托克《献给孩子们(二)》之7《流浪者之歌》
马斯卡尼《你知道吗?好妈妈》
舒曼《初衰》
卡普阿《玛利亚!玛利!》
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
舒曼《梦幻曲》
《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
肖邦《夜曲》Op.15NO.1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
肖邦《bE大调圆舞曲》Op.18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阿连斯基《固定低音》Op.5NO.5
莫扎特《主题与变奏》(《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刘庄《钢琴变奏曲》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第三乐章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1第一乐章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3 第三乐章
舒伯特《春之梦》
三、题型举例(仅供参考)
分析题(共150分、4首曲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的主题(20分)。
2、分析巴托克《献给孩子们(一)》之16的和声及织体写作手法(30分)。
3、分析格里格《我爱你》,画出曲式结构图式,判断曲式形式,并简述其创作手法特征(40分)。
4、分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回答以下问题(60分):
1)画出曲式结构图式(30分),判断曲式形式(10分)。
2)指定片段作调布局分析(10分)。
3)简要说明你对本乐章音乐内容的理解(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