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峰校长首先通过多媒体宣传片向参会嘉宾们展示了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国际交流、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中央音乐学院以培养“高精尖”人才为办学目标,并且探索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成一体的办学道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国家、为世界培养出了大批顶尖的音乐人才和音乐行业骨干力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针对音乐人才的特殊培养规律,我校建立了附小、附中、大学一体化办学模式,全面构筑起17年一贯制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还建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BOB计划”,以“优中选优”的选拔模式和“一人一案”的培养定制,造就出一批走进世界舞台的青年英才。同时,学校建有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和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少年交响乐团等各类学生乐团,并创办了十大知名国际艺术节,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艺术实践平台。近年来,学校倾力打造了中国音乐创作中心、音乐表演艺术中心、音乐理论研究中心构成了世界一流创新平台和人才“蓄水池”。

俞峰校长强调,站在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的新历史起点,中央音乐学院把“出思想、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作为“十四五”发展的本质要求,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助力青年艺术家造梦、筑梦、圆梦,放眼世界、引领未来。
曾韵同学在发言中感谢学校对他的培养,能够取得包括“柴赛”在内的许多国际瞩目的成绩,源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对优秀人才的重视,给学生们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如给予包括他在内的BOB人才资金和独奏音乐会支持,并在他每次出征重要比赛前,学校都无偿提供职业交响乐团帮助他反复练习等;二是学校多样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全校的顶尖教师资源能够灵活地参与到自附小四年级到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当中去,极大地助力了他完成了职业规划;三是学校近年来的创新发展,给予了学生们多样的机会和国际化平台,全面助力了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曾韵期待,新时代能够有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投身到国内的交响乐发展中,在将来接力发展我们新时代的文化自信的愿望。

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德国慕尼黑爱乐乐团执行总监保罗·穆勒、法国广播电台及其乐团音乐和制作总监米歇尔·奥利尔、中国爱乐乐团团长李南、中国交响乐团团长李心草、委内瑞拉国家青少年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教育系统执行总监爱德华多·门德斯、美国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主席安德烈·格雷米耶等百余位交响乐领域行业代表。论坛增进了全球音乐界对中国、对中央音乐学院精英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了解,将进一步推动全球交响乐同仁合作应对挑战、实现共赢发展,为世界交响艺术传承发展强基固本、蓄势聚能。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