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民族管弦乐写作课优秀作品暨乐队课教学汇报专场音乐会成功上演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16

2019年12月3日晚,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民乐系、指挥系联合主办、研究生部协办的《民族管弦乐写作课——优秀作品暨乐队课教学汇报专场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成功上演。整场音乐会以展现民族风格音乐、挖掘中国民族音乐的价值内涵及创新的可能性为主旨,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器乐音响,讲述不同的音乐故事。音乐会开始由作曲系系主任郝维亚教授致辞。

  本场音乐会是李滨扬教授所授2018级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中国民族乐队写作与文献分析》的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延续了上一届的合作模式,八部新作品经过严格的筛选、紧密的排练,由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马帅老师执棒并率领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呈现出精湛的专业水准和精彩的演出效果,乐队演奏者精彩的演绎与不同风格作品下的细腻处理让观众惊叹不已,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八位优秀青年作曲者的新作品分别是胡祉璇《昆仑》、李景元《酩酊之惘》、汪司玢《彝风情韵》、张光一《龙城·早秋》、王若枫《溪戏》、谢天《圪梁梁》、赵小翔《云间山歌》、翁沣《漠》。
  八部新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组合形式多样,创作融合了传统音乐风格与地方特色。青年作曲者们充分展现了学院创作的专业实力,不仅考虑到民族性、地域性,还积极地探索了中国民族乐队的创作,展现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而乐团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与细腻的音质处理,让每一个作品都得到精确的表达。

  第一首作品为《昆仑》(作曲:胡祉璇),这首乐曲开始由笛子领奏,乐思徐徐展开,仿佛描绘了昆仑山“登山路遥愁更远,遥望千峰烟云流”的壮阔图景,弹拨乐的进入和各个乐器声部的穿插,形象描绘了巍巍高山、山川纵横。各个声部之间交织出的旋律如云烟流动,音乐如画家笔墨描绘出昆仑之美,意气风发地拉开了音乐会序幕。
  《酩酊之惘》(作曲:李景元)意为“不清楚的模糊的回忆”,用了独奏乐器和群组乐器,两者形成对比、相辅相成。乐曲仿佛表达了一种忘我的情愫, 含蓄却又深刻。时而温婉细腻,时而慷慨激昂。这首意境可以想象在缥缈云雾间,美不可言,如在云雾山林中穿行,所见到的事物更加透彻,大写意、大化境、简约而不单调。
  《彝风情韵》(作曲:汪司玢)这部作品根据彝族大凉山民歌作为素材创作而成。作品中提取了大凉山彝族特有的民歌旋律作为素材,运用一定的作曲技法对其进行重组。在这部作品共有两段性格鲜明的音乐主题,一慢一快从而形成对比,仿佛再现了作曲者对大凉山的记忆。这部作品材料更加凝练,可以看出在创作中对彝族文化进行了思考,从新的视角用新的音响描绘了大凉山彝族的袅袅炊烟、潺潺溪水。
  《龙城·早秋》(作曲:张光一),这首乐曲的标题取自于著名诗人李白的同名诗作。“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该曲通过民族管弦乐,不断发展乐思,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

  下半场以作品《溪戏》(作曲:王若枫)开始,笛声引领听众进入一个画面——溪水从细腻、蜿蜒,走向活泼、灵巧,最后进入交错、溪水淙淙。整首曲子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次主题的呈示以线条化的方式伴以行板的速度出现;第二次主题的呈示则由非常节奏化的快板出现;第三次主题延续了快板的速度并将三种素材用复调式的写作手法呈现。声响气韵生动,引人入胜。
  《圪梁梁》(作曲:谢天),该乐曲将陕北民间歌曲录音、混合电子音乐与民族乐队演奏相结合,构思巧妙。用独特的风土韵味将观众的热情再一次推向高潮。作品在电子音乐部分以“赋”的手法,以取材于陕西绥德山中的风声、石音、水鸣为形象构建回声般的音响持续体,仿佛是乐队的羊水般流动与运化,在虚实结合中为音乐提供隐性的精神力量。乐队音响的展开维度建立在一条精细有机的音流基础之上。音响的组合形式受到中国古代哲学观五行与天文学的启发:如根据乐器材质或音色特征将木、水、火、金、土与吹奏组、弹拨组、打击乐组、独奏组(海笛、混合电子乐)、拉弦组相结合。并依据北斗七星图所指示的四季斗柄方向的变化,在民族乐器各组即兴循环演奏中揭示黄土高原上的四季轮转。
  《云间山歌》(作曲:赵小翔),该乐曲的创作灵感源于云南民间音乐。运用小标题写作数段音乐:描述云间生活,绘画山中景致,打击乐节奏灵动雀跃,展现自然洒脱之情。作者将在当地采风采集到的民间调式及旋法运用于此曲创作中,曲名中的“云”既指其本身,又指云南。
  《漠》(作曲:翁沣)创作灵感来自于大漠,浩瀚无垠的戈壁滩。很好地发挥了民族管弦乐各声部乐器的音响特点,以音块的形式吹奏多种节奏型并且大量使用民乐色彩效果性音色,表达了作者对于置身茫茫的大漠中开阔的心境。音乐有着独特的节奏律动和调式音阶特征,再现了在西域沙漠中飞沙走石、粗犷豪迈、雄浑壮阔的景象。管乐吹奏的主题旋律材料精炼。乐团高超的演奏技巧,精密的极致配合,将音乐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乐队谢幕

  作曲者谢幕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隶属于中央音乐学院。依托高校自身资源优势,由一批优秀青年民乐演奏家组成。乐团秉承学院优良学术传统和科学办学理念,继承发扬传统,勇于开拓创新,呈现出精湛的专业水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是一支具有国际引领水准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团。
  这场原创性的民族管弦乐音乐会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奏、合奏、重奏等组成样式一应俱全。同时,对吹奏、弹拨、拉弦等不同乐器组的发挥也各具特色。音乐会按照节目顺序安排跌宕起伏,引起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场音乐会贯彻了李滨扬教授《中国民族乐队写作与文献分析》课程的教学理念,中国久远而积累下来的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给了后人不断探索和前行的方向,青年作曲者也在中国民族乐队写作上不断突破、不断探索,追求创新。今晚新作品创作的方向和努力的成果,可以看出这些青年作曲者们在民族管弦乐创作中做出的有益尝试以及他们对当下民族管弦乐创作新方向、新思路的思考。这是我们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一个能够以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必由之路。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祝愿这些出色的青年作曲者们在日后创作出更多的作品,不断突破创新。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话题/作曲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