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民族音乐节暨第六届民族管乐周开幕式音乐会成功举办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16



2019年11月18日19:30,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音乐节暨第六届民族管乐周的开幕式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成功举办。本场音乐会由民乐系管乐教研室教师杨守成、戴亚、石海彬、袁非凡、王磊、韩雷、张维维、李乐、冯天石、范临风、侯长青联袂出演,各作品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五十年代直至现今,向听众展示了传统民间器乐作品的风貌和当代民族器乐创作的风采。


杨守成教授、王磊副教授演奏的《天鹅畅想曲》,由笙演奏家唐富先生创作而成,以赫哲族音调为素材,曲中包含连续的“指颤”、“拨舌”等技巧。由笙演奏重复连贯的大二度动机,以弦乐拨奏作为清新的背景,气息如同风翦垂杨,和煦动人。宽柔抒情的长线条旋律,气氛宏大而不失艳丽。“天鹅舞”原本亦是赫哲族的代表性民间舞蹈,以模仿天鹅的姿态为特征。《天鹅畅想曲》也试图以音乐塑造天鹅的形象与姿态,凫水引吭,动静相宜。


青年教师李乐演奏的竹笛作品《小放牛》,由竹笛大师陆春龄先生于20 世纪 50 年代将同名民间乐曲改编而成。乐曲内容是村姑与牧童之间探路、问答的几番对话。作品中运用了打音、倚音、赠音、连奏等多种技巧,装饰音密集细碎,注重吐音技巧的发挥、气息轻柔处的控制和力度的对比;更需要演奏家把握“以声画情”的意趣,勾摹出江南水乡清新活泼的山野意境。


青年教师张维维演奏的唢呐协奏曲《塞上风情》,是从马迪先生1997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移植而来的曲目,以陕北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作为素材改编而成。引子和慢板部分,唢呐深长的气息如悲如啼。其中对民歌主题进行的变化处理,增强了乐曲的叙事感。快板部分热烈激越,气质淳朴,以唢呐演奏的长音为乐曲强收,绽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活跃。


管子独奏曲《春秋会》改编自孙文明先生创作的二胡曲。乐曲的编配采用了戏曲中的紧打慢唱手法,并且适应管子的大跳吹奏方式,令乐器的抒情能力得到挥发。管子的音色丰富多变,时而细腻润泽,时而苍然激越,既能不温不火的诉说衷肠,也能作出富有紧张度的表达。韩雷教授的演奏,高质量地呈现了管子所兼有的竹笛般的清秀气质和唢呐般的金属质感。


管子民间乐曲《放驴》源自河北吹歌,是用音乐手段刻画北方农村“放驴”的生活情景,曾由河北管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子专业的老教师杨元亨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进行改编。曲中要求使用涮音、齿音、跨五音等管子的诸多特色技巧。乐曲展开部分激昂的情绪绵延不断,在演奏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即兴。


下半场的第一首作品《笙·临奇境》,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李玥锦为笙与民族管弦乐队而创作。乐曲在融合多种音乐风格的同时,集中凸显了中国音乐的民族气质。在慢板乐章的开端,笙与阮进行了带有复调性的对话,管弦乐以点状织体装饰气氛,呈现出一种奇异变幻的质感。华彩部分的笙发挥了现代技法,从有控制的气息伸展过渡到连贯的吐音,最后随着定音鼓的滚奏进入,和乐队共同步入到从容而又繁盛的场面当中。王磊副教授的处理细腻且带感染力,一次又一次将现场听众领入音乐的“奇境”。


《崖畔花》是袁非凡副教授于2019年3月创作的梆笛曲目,以陕西流传的情歌《知道不知道》的旋律作为创作素材。整曲的配器清淡,大量使用笛子的圆滑音技法和其他传统技巧,民歌主题在乐曲中清晰地一次次复现,令歌曲中包含的真挚情感得以放大、加深,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石海彬教授演奏的《关中情》是作曲家梁欣在1986年创作的一首经典唢呐曲。全曲贯穿使用了陕西秦腔和关中地区民间音乐的语汇,旨在突出豪爽质朴的关中风情、表现人民对生活的颂扬。全曲当中,唢呐的运用需要演奏者“满宫满调”地吹奏,靠气息塑成音色的变化,始终将情绪放置在饱和状态。


《秦川情》以陕西地方戏曲音调为素材,容纳了“秦腔”、“腕腕腔”、“郿鄂调”的音乐特征,较为突出运用了指柔音、气颤音、滑音等演奏技巧,注重哭腔技法的应用,试图以笛子的奏法模仿出戏曲音乐的特质。此曲由戴亚教授与中央音乐学院竹笛教师联袂表演,寓意笛子艺术的不断传承与发展。


本场民族管乐周的开幕式音乐会上,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民族管乐作品的多维度展演,体现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管乐教研室对学科传统的秉持和对现今多元民族音乐语境的关注。同时,也彰显学院的民族管乐在舞台表演、教学传承和作品创演等方面的活跃与热忱。






文:田欣欣
图:博雅音画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话题/音乐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