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产品·产业链之连接·感知
开课院系:城市设计学院-产业化研究教研室
任课教师:冯劢
开课时间:2020年2月23日—2020年4月10日
授课对象:本科三年级
丨教学目标
过程培养与结果检视并重。首先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意愿,读题、解题后提出自己的题设主线,进而连续设问:方向如何选?问题的边界在哪里?问题的核心在哪里?如何树立自己的态度?如何锁定价值?如何提出智慧的解题概念?如何将概念价值贯彻到解题方式中?如何将解题智慧物化为具体解题系统?
为四年级毕设之前的“探知意愿、思辨意识、实施能力”做准备。强化体验敏感度,鼓励获取一手资料;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判断信息源的真实性及价值;培养沟通能力(倾听、表述)及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反思、分析能力,锻炼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的互动转化,促进形成个人态度;培养由抽象意愿转化为具体产品体系与服务体系集成解题的系统落地能力。

连接·感知课题:在疫情这一特殊语境下,对“宅”与“社会连接”的思考
丨教学要求
疫情期间网络授课、小组协作。
每人在家中准备电脑、手机或pad用于线上对话终端,并保障网络畅通。
每次上课按照预定时间上线交流,演示进度、点评互动推进,课后自己推进探索、分析、草图、草模、效果图等步骤。保障工具齐备及作业按要求推进。
分组合作(每组2-3人,特殊情况可提出独立推进课题)锻炼网络协作能力,激发潜能,主动探索线上、线下潜在人文需求及技术拓展的可能性。
丨教学框架
课题共7周,分5个阶段。
第一阶段:拓展、抉择
第二阶段:锁定语境、调研观察、分析问题、提出需求、研究行为
第三阶段:提出解题概念及方式设想(模糊图、草模试验)
第四阶段:细化、物化解题系统及行为验证(效果图、模型、体验论证)
第五阶段:整理、汇报、展示
每周2-3次学生汇报进度(PPT为主、配合草图手稿及模型),分组或个人演讲阐述,教师点评(线上交流平台或工具:腾讯会议、微信);专设讨论、辩论环节,让学生之间产生互动,锻炼主动思考及思辨表述能力。
【课程任务书与教学过程】
主题指向:在疫情这一特殊语境下,对“宅”与“社会连接”的思考。
“宅”本是某一人群的生活方式选择,但在疫情期间,无数人却被卷入了“被动宅”的体验中。在这一特殊语境下,物理束缚与心理束缚的感受是否一致?造成的不便、痛苦与创伤有哪些?在双刃剑效应的观察中,或许“被困”期间反倒成就了人们对更新、更高效、更多元的交流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探索。在疫情被扑灭之后,人们又或许意识到人群的物理连接的重要性,在压抑后的意识反弹的基础上或许又会衍生出新的实体社会交互方式?经历了这段全民疗愈过程的人们或许反而变得更强大、更乐观、加速走向未来……面对诸多“未来”的可能性,大家又会如何描述呢?
课题要求大家对特殊时期的社会背景(宏观、微观层面)做调研,分析、梳理思路后提出价值指向,研究自定义语境下人们遭遇的问题以及形成的需求,进而提出解题系统(硬体、软体结合: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及规则体系)。
关键词:特殊语境,历史进程,人文变革,科技趋势,社会模式,其他维度……
【课前准备】
1.围绕疫情的人文特征调研(宏观、微观)
2.线上协作技术、方式
3.未来社会的协作模式,未来人文关系模式
第一周:头脑风暴、锁定价值
拓展:(感性发散)根据大标题里的核心词汇,全班集体头脑风暴拓展思维维度的可能性
梳理:(理性分析)分组推进(2-3人成组)对头脑风暴词汇进行分类整理
聚焦:(抉择)选出各组认为有价值的核心词方向进一步调研
态度:提出“副标题”,根据“态度”锁定“价值”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整理思绪
第二周:锁定语境、调研行为
锁定语境:围绕特定系统要素——时间、空间、事件、人进行“前提”设定
调研观察:结合一手资料、二手资料对多元背景进行调研探索(广度、敏感度)
分析问题:整合信息、解析逻辑结构(感性、理性)
提出需求:努力换位思考,尝试洞悉核心问题或需求(洞悉)
研究行为:模拟核心用户的行为状态,在拟态研究中深入感知(情绪、情节、情境)


锁定语境/调研行为
第三周:提出概念、草模研究
提出概念,模糊图表述(概念是对解题智慧的描述)
由抽象概念指向状态转述(避免过早局限于产品的具体形态)
提出表述状态的系统构架,草模实验、草图探索

提出概念

提出概念/故事板、模糊图表述

提出概念/故事板、模糊图表述

草模试验
第四周:项目深化、模型研究、体验论证
细化、物化解题系统
故事板、行为推导
效果图、模型、体验论证

故事板/行为推导



行为推导

体验论证



模型探索/形态表述
第五周:材质、工艺、结构细化
工艺细节、形态细节推进
行为细节确定

细节推进(工艺细节/形态细节/行为细节)


细节推进(工艺细节/形态细节/行为细节)
第六周:产业构想、生产对接(疫情期间只做对口调研、接洽)
生产评估
产业链描述

系统整合/产业构想
第七周:细化收尾、策划展示
产品系统细化(技术节点细化、形态细化)
表述方式细化(视觉工具:图、文、视频)
展示方式规划(展示空间规划、展板、PPT整合落地)

策划展示
丨考核方式及评分要求
分析能力
探察能力
交流能力
实现能力
态度与责任

网络教学师生互动
丨部分参考书目
《超级整理术》丨佐藤可士和
《设计中的设计》丨原研哉
《十宅论》丨隈研吾
《IDEO,设计改变一切》丨TimBrown
丨辅助在线课程资源
TED演讲:西蒙·斯涅克: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
“60Minutes”IDEO创始人专访——如何用设计思维创新
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
丨学生创作案例

连接·感知-温do-张晓晨王秋怡


连接·感知-情绪精灵-李进卞从文

连接·感知-拾阳光-华紫轩李嘉瑶
丨任课教师感悟

设计,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越是特殊的语境,越能考验设计师的综合能力。
激发意愿、树立态度、锁定价值、提出概念、构筑系统、对接现实。同学们在项目的历练中不断探知宏观、微观的世界,不断探知自我,培养既有创造力又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心手协同,才能在未来人生体验中用设计智慧点亮社会价值。
——城市设计学院冯劢
宣传部 宋曼青/整理编
2020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