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教师:周子书
下乡地点:四川成都金牛区曹家巷社区

熟悉周子书老师的人,都知道他的地瓜社区。从最初于2014年发起的花家地地下室改造项目,到北京亚运村首个“地瓜社区”正式开始运营,周子书的“地瓜”藤蔓延展,不断激活着我们所生存城市的社区活力。现在,周子书和他的地瓜社区又将于天府锦城萌根发芽。同时,由设计学院20名本科学生组成的“城市权利调研与社会空间实践”小分队也在他的带领下开启了半个月的“蓉漂”生活,与地瓜社区一同滋养着成都的人文阳光和风雅雨露,感受成都飞速发展的热辣沸腾和厚重安逸的历史积淀,用设计介入社会,共同为成都曹家巷社区居民叩开创想空间的大门。
“昨天我们刚和金牛区政府就曹家巷社区综合体共享空间营造举行了一场研讨会,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课题调研状态。”周子书介绍说。他身后是建设中的曹家巷恒大广场,其中即将腾退的售楼中心,已在金牛区政府的协助支持下,成为考察小分队师生学习调研的落脚点。而在不久后,这里将转变为聚合政府居民办事大厅和社区居民共享空间的地瓜社区——“我们完全有信心把这2000多平米的地上空间打造为社区美学教育基地。”周子书勉励学生们说。
在曹家巷读懂城市权利
“这里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曹家巷,在我们用设计介入社区,开启一场社会实验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到这里的拆迁风云史”。这是周子书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

学生参观曹家巷发展图片展

曹家巷社区综合体公共空间营造研讨会
曹家巷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位置在成都市中心一环上,当年是成都市首批楼房,都是三层,被称红砖房。这些楼房都是几栋楼才有一个公厕,三户人家共用一个三平方米左右的厨房。1.4万余人、65幢危旧房、7个旱厕,泥泞坑洼的道路污水四溢、遍地的垃圾和乱搭的电线拼凑成了市中心的棚户区。
曹家巷居民早在零几年就开始到处上访,要求拆迁。可是由于人口密度大,利益诉求多元、矛盾复杂和拆迁费巨大,房地产公司拆不动、不敢拆更不愿拆,这一拖就是这么多年。直到曹家巷人提出了“居民自治改造”这个新模式,摸索出了“依靠群众去做群众工作,依靠多数群众去做少数群众的工作”的“曹家巷工作法”,才成功破解了“天下第一难”的拆迁问题。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让老百姓参与到改造工作中,自己做决定。周子书向同学们多次强调了这一点,拆迁中政府主导变成了群众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改造城市,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营造。曹家巷模式和其所折射出的“城市权利”,值得社会设计师们去思考。

也正是因为如此,周子书爽快地接受了金牛区政府的诚挚邀请,把地瓜社区的理念带到了成都,依托曹家巷社区综合体为当地百姓提供新的社区服务,用“地瓜”来打造最美的社区共享客厅。地瓜社区的本质是共享与产消一体,所以曹家巷的地瓜社区也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周子书共享给学生们的实践课堂。在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的鼓励支持下,周子书把地瓜社区作为教学资源引入到他承担的社会设计课程中,通过结合地瓜运营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参与到社区设计,动手实践解决社会问题。作为曹家巷共享客厅的第一批设计师客人,设计学院考察小分队的学生将为这里进行一番别样的装饰。
你就是社会的设计师
在考察小分队出发前,周子书特别认真地看了学校今年关于“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课程”的要求,即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生活变化、人文传统,训练学生把感受生活的能力转换为艺术创作的能力。
参与日常问题,用设计提出解决方案,是周子书一直坚持的学术理念。对于成都这座城市,周子书并不陌生,两年来他多次驻留这里,完成了“成都小时候的糖油果子”店铺改造设计和绵阳平武县关坝村扶贫设计。在他看来,哪怕是一间小商铺的改造抑或一座小山村的扶贫设计,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真真切切地做出了事情。

“从了解曹家巷开始,你就是社会的设计师。”周子书告诉学生,“优秀的设计应当尽力解决好我们所处社会的实际问题,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设计,都要有实际意义,能解决具体问题。”这次考察小分队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凑,为期半个月。首先分组开展调研,以曹家巷街区为对象,由学生观察描绘出99个城市场景,集中绘制出一张曹家巷社区人文地图。然后开展街区采访,通过访谈,去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以设计不同街区的艺术装置,进一步理解“空间形式”背后的“社会过程”。最后大家集体合作,完成一件能够展现曹家巷社区文化的公共艺术作品,作为“空间自主体”的设计实践,与地瓜社区一起进行公共空间营造,连接起新旧曹家巷的边缘地带,让居民群众了解自身在城市社区中的权利,并为8小时工作制外的中青年人创造更多可融入的机会。


绘制曹家巷社区人文地图
“社会设计永远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事情,要和社会各方面发生关系,更需要大家协力。”为了让这次成都考察能更深入,周子书还专门邀请了12名来自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设计专业的学生加入团队。他们熟悉成都,能用方言和百姓交流,这能更好地帮助美院学生融入成都居民和文化氛围。
从好看到好用
就在周子书给川大和川师大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美院的同学们则背起了相机,在曹家巷街区继续观察和拍摄社会场景。经过商量,他们计划完成一幅5x5米的曹家巷人文地理地图创作,勾勒好的地图上,还有大片等待开发的人文故事等待着大家去捕捉。

周子书老师给川大和川师大学生授课

美院学生拍摄曹家巷街景
“这个阶段就是要多问问当地人,和他们互动,用眼睛找故事,练就设计师敏锐的捕捉能力。有的同学发现成都人爱打麻将,提出要在共享空间里设置几桌麻将,这都没问题。”周子书指导学生创作人文地理地图时说,“我们以设计师的身份介入到社会中,首先就是要找出问题,然后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创造力,最终解决问题”。
“我们可能来了一个假成都。”有学生开玩笑说。从北京到成都的这几天,大家除了晚上下课后,结伴去了趟锦里外,一直都在曹家巷周边调研,要么就在售楼中心绘制人文地理地图的初稿。
“知道周子书老师的课程安排很紧,但是他的下乡考察课我是一定要选的。”设计学院二年级夏明曦同学说,去年暑假她参与了周子书老师的关坝村扶贫设计,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去调研,有的村子只住了一家村民,却要走上2个小时的山路。但看到自己的成果,在阿里脱贫基金支持的蚂蚁森林上线,觉得很值得。
“周子书老师的下乡考察课特抢手,大家都很感兴趣,想参与,选课的时候需要抢。”正和同学们在府南河边用相机拍照调研的设计学院一年级张浩若同学说。
经历了设计学院跨越式教学改革的大三学生徐畅,现在对自己的专业已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规划。她一直关注着设计学院刚刚推出的“社会设计”方向,在她看来,周子书老师实干、接地气,从他身上,看到了设计推动社会创新的能量。
曹家巷人文地理地图初稿完成后,学生要把它挂出来,征求周边居民的意见,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察。这也是周子书之前在设计地瓜社区的工作经验,确保居民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大家彼此了解,分享权利与诉求。




“曹家巷的人文地理地图,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它和地瓜一样,一定是一个接地气的,和居民发生关系的设计。”周子书要求学生要解决设计作品从好看到好用这个关键问题。下乡考察应该和地瓜社区一样,不是艺术家的孤芳自赏,更不是博物馆式的盆景美学,而是让设计师直面回应社会问题,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社会设计迫切需要实践,我们要实实在在的扎进去、做下去。”这是周子书最想分享给学生们的宝贵经验。
宣传部徐新立/文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9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