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8.cumtb.edu.cn/__local/9/F9/1C/4205F859EE639B40330BC753CAB_98C99CAF_45B3E.jpg)
本网讯 8月28日,“东华科技-恒逸石化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结果公布,我校学子成绩喜人,十支团队获得国家级奖项,再创历史新高。“Next”团队获得全国一等奖,“叹为观酯队”团队获得全国二等奖,“Vac全球供应商”、“Moss”、“New Coal's Fan”、“烷镁中队”、“流程全都队”、“造化钟神秀”、“白开水”和“木木队”8支团队获得全国三等奖,另有3支团队获得成功参赛证书。
本届赛事是为某大型化工企业设计一座醋酸乙烯酯生产分厂或为现有的醋酸乙烯酯生产分厂设计技术改造方案,相对现有生产装置的技术水平,要求技术提升达到《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绿色发展2020年指标。赛事共吸引全国2138支队伍报名参赛,参与人数达1万余人,创历届大赛规模之最,经过西北、西南、华北、华南、华东、华中、东北七个赛区激烈角逐,最终共有60支高校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华北赛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内蒙古)共有62所高校的208支团队提交作品,在先期进行的评审中,通过专家对参赛队伍的设计文档质量、工程图纸、现代设计方法应用等综合评定,最终确定65件作品入围华北赛区决赛。
为准备本届竞赛,化环学院成立了以曹俊雅副教授为主教练,张香兰、蔡卫滨、解强、唐元晖、孙永军、刘金昌等老师参与的竞赛指导组,在长达半年的参赛过程中,教练组通过组织选题答辩,中期检查,校选拔赛答辩等,对作品进行具体指导,有力地保证了作品的质量。我校化工类学生踊跃报名,共14组70名同学报名参赛,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13组成功提交了作品,包括工艺、设备设计、自动控制、安全环保、厂区车间布置、经济核算等全部设计内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认真查找国内外文献,采用多种不同的设计工艺:有的采用乙烯法工艺设计醋酸乙烯酯生产分厂,有的对现有的电石法生产醋酸乙烯酯生产分厂进行技术改造。
7月31日至8月3日,华北赛区决赛在燕山大学举行。经过紧张激烈的比拼,我校由唐元晖、曹俊雅、张香兰、蔡卫滨、刘金昌等老师指导的2016级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张少杰、张萍萍、刘浩洋、蒋琳、李雪妍组成的“Next”团队从参加决赛的6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Next”团队采用乙烯法生产工艺,设计了金陵石化分厂年产4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为了提高原子利用率、减少排放,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共设置6股循环,流程模拟难度大,采用膜分离、萃取精馏、热泵精馏、水循环、热集成等方式节能节水降耗,符合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生产理念,在答辩中受到专家的好评,获得华北赛区特等奖,取得了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这也使得我校成为首都高校中唯一一所连续九年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高校。
8月18日至23日,全国总决赛在中北大学举行,我校曹俊雅副教授、蔡卫滨副教授以及唐元晖、刘金昌老师作为专家担任本届区赛和全国总决赛的评委。“Next”团队精心准备,以优秀的设计作品和精彩的现场答辩在总决赛中沉着应战,展示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专业设计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思维,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为了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而精心设计的比赛,是2019年2月正式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30项本科顶级竞赛之一,是全国高校化工专业级别最高、参赛队伍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大赛。参赛学校由2007年的8所发展到今年的349所,已然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第二课堂。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本届竞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作品完成率和获奖率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反映了我校化工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化学工程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对推动深化化工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加快探索新工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