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教师:张峻明杨声王波苏川
写生地点:山东威海



旧船厂
湿润、又带着海洋气息的风吹来的时候,我们才回过神来,走过细软的沙,在某个地方驻足,感叹,这就是大海。她那亘古不变的模样是在诉说着什么故事,低语的风是唱给孩童的摇篮曲,阳光为画卷泼上色彩,海鸥和着歌谣在画卷上留下剪影。
走进船厂,有很多旧船,周围满是或有用或无用的工具,杂乱里透露出海边生活的味道,显得生动又有趣。新船之后是一艘艘旧船,有刚刚回港的,滴着水,还挂着海藻与贝壳,盐渍侵蚀了船体,工人们在认真的冲洗。
后来,工人们清理了船体,为它刷上新漆。船也是有生命的,对于与海为生的人们来讲,就是家人一样,朋友一样,互相依靠,值得托付,是需要被珍惜、呵护、信赖的存在。
粉色的贝壳滩,被来往的人们踩碎,又在海水的冲刷下流光婉转,仿佛细细研磨的沙,它们在这里被人们捞起,在这里又被堆叠,阶梯状的贝壳滩是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它融入了海边人民的生活,精致得像太阳撒下的光。
尽头一边是守卫海洋的战士,坚硬如岩石峭壁,包容似大海远空。
另一边,一艘船倚在海边,像一个垂老的人,安详地坐在海边回味前生风浪。从工人们那里听来,这是艘日本弃船,此时我们才回想起那段历史。我们小心地爬上船,目光滞在那些历史痕迹上,镂空的夹板,红锈的船身,积灰的船舱,陈旧的物品……这些纹理都是历史。
原来,历史从不会过去,它被这里的海,这里的风,这里的人深深记住,此刻的我们也沉浸,一时默然。我们在威海,对望就是刘公岛,悲怆的滋味随着含带腥味的风弥漫开来。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我们也不只是读历史的人,历史的选择没有休止符,我们永远在路上。
大海承载着万物,她深沉幽远,入夜了,把月光沉入海底化作明珠,把灯光点缀在宫殿里,浮浮沉沉里是人间梦繁华。
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18级九班蒲廷姵欣



刘公岛
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刘公岛,太干净了,干净到你不能理解它背负着怎样的历史和使命。所有的无奈、悲伤,从登岛看到博物馆巨大的雕塑开始,一层一层积累,不管承不承认,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国魂都会在这里点燃。一路压抑,你知道这样不好,却不能控制,一直到看到北洋水师济远舰舷窗,突然释然了,极致的美,你不知道破旧的舷窗玻璃在经历怎样的大风和海浪之后呈现出这样的纹理,但它就是做到了,就好像这座小岛一样,它背负着沉重的过去,依旧熠熠生辉。
历史,你感知它,然后用你的眼睛去看。看过博物馆,走出来,看看现在的码头,警示牌上写着:卫兵不容侵犯。就是这么简单的几个字,你能感觉到力量。再走在岛上,又感叹,好干净的海,好干净的岛。
萨苏在打捞出舷窗之后说:“致远舰知道家里来人了,要把家里打扫干净,121年了,要用最初、最干净的容颜和我们相见”。
是的,就和这岛一样。
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18级八班刘一帆



三山岛
提到大海,总会想起生生不息的浪潮循环往复,搁浅岸边的斑驳古船无声叹息,偏飞的海鸥无忧无虑地拍打着海风,悦耳的螺号声在渔村的沙滩上阵阵回响。
而在那小小的渔村中,有一种石为墙,海草为顶,宛如童话世界中草屋的民居。青瓦矜持,吸纳暖意,别具一格的海草房,是这里最古老的迎春者。沧桑远去,依然矍铄。它是整个村庄里最年长的老人。饱经风霜的土墙上细小的裂痕,诉说着渔村的生长、变迁。
时移世易,渔村中也出现了许多现代平房的身影,老旧的海草房因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曾经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是它撑起了老一辈渔民的一片温暖家园。作为旧时代的守护神,它身后的渔村仿佛一座幕起又幕落的舞台,而它所象征的历史与文明,将带着蔚蓝色的情愫穿越时空,响彻千秋万代。
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18级四班盛楠青
城市设计学院蒲廷姵欣刘一帆盛楠青/文
城市设计学院张峻明杨声苏川李家葆蒲廷姵欣王轶伦/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