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桢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教授课程: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成长辅导等
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青少年社会工作
出生年月:1947年8月
研究领域: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青少年社会工作
职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个人简历:
1968年始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四团任农工、连队小学教师、团部中学教师、教导主任,作为知识青年在北大荒工作10年,后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辅导员杂志社任干部、副总编辑等职。
1989年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少年工作系、社会工作与管理系主任、教务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并先后被评聘为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及儿童工作,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社会工作、青少年研究等领域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八十年代,主持了国内第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少年学专业方向的筹建,填补了在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岗位上的空白。
九十年代初,主持筹建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个社会工作系,并在七年里主持召开了三次有海内外众多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参加的国际社会工作专业学术研讨会。
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的研究,特别在少年儿童组织研究和青少年社会工作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她撰写、编辑了关于青少年、少年儿童组织、青少年社会工作方面的书籍《信仰,青年安身立命之本》等十几种,约500万字,有《21世纪中国内地青年领袖的成长》等100余篇有关青少年和儿童工作的论文在海内外相关报刊上发表。先后在“国际艾滋病学术研讨会”(北京)、“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北京)、“东南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反对最不能容忍的童工形式地区磋商会”(泰国曼谷)、“美国社会工作大学院长会议”(美国佛洛里达)、“世界青少年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韩国汉城)等多项国际性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在青少年工作领域,特别是在国际社会工作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还直接面向青少年学生传授知识,解除困惑。在学校内开设“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成长辅导”等课程,还为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开设“素质及素质教育”、“当代主流文化与青年发展”、“社区与青年发展”等专题讲座。多次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参与“今日说法”、“12演播室”等青少年节目的录制,参与“第二起跑线”“成长在线”等节目的论证策划,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等节目的解答听众来信,在大众媒体上发挥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理论导向作用、正面辅导作用和服务青少年的作用。受聘为中国儿童少年安全健康成长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以及一些青少年、家庭教育等内容的热线咨询专家等。
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北京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等学术兼职。
主要论著:
著有《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一作者)二册共48万字 社科文献出版社;
《以德治国教育读本》(主编)21万字 新华出版社;
《雏鹰行动论简》(专著)16万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潇洒人生》(专著)11万字 中国改革出版社;
《小学生自我保护法律教育读本》、《中学生自我保护法律教育读本》(主编)二册共22万字 浙江人民出版社;
《未成年人保护手册》(主编)50万字 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家庭与下一代》(主编之一)47.6万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儿童少年工作百科》(第一副主编)13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
《家庭教育读本小学篇》、《家庭教育读本中学篇》(主编)二册共24万字湖南科技出版社;
《新时期少先队工作指南》(主编)47万字 海豚出版社; 《社会变动中的中国少年》(主编)16万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写给男孩子》(主编)10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
《写给女孩子》(主编)10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
《信仰——青年人安身立命之本》(专著)18万字 中国青年出版社;
《青春期少年少女读的书》(第一作者)20万字 浙江人民出版社等书。
主要论文:
《跨世纪中国内地青年领袖的成长》0.8万字 刊于香港《青年研究学报》杂志;
《在传统与现实价值交合中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0.7万字、《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培养》0.7万字、《浅说美国社会工作及其教育》0.6万字刊于《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2万字 刊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工作概论》一书;
《对青少年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0.8万字、《社会工作及其教育在我国的发展》0.9万字、《浅论城乡社区凝聚力与精神文明建设》0.9万字、《论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0.7万字、《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典制考评》0.8万字、《中国儿童社会福利需求探析》0.9万字等 刊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中国大陆儿童福利现状与前瞻》1万字刊于《台湾社会建设》杂志;
《浅谈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品德教育》0.7万字刊于《道德与文明》杂志;
《简论中国儿童福利》1万字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杂志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之思考》0.8万字刊于中国和平出版社《发展探索本土化——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一书;
《少年儿童生理健康:全社会关注的热点》2万字刊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一书;
《从青少年亚文化看中国青少年社会适应问题》0.7万字 刊于《青年研究》杂志;
《共青团与社会福利》0.9万字刊于香港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福利》一书;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要求与专业课程设置》0.8万字刊于《北京高教研究》杂志;
《少年儿童组织与未成年人保护》0.7万字刊于《少年儿童研究》杂志;
《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研究》0.9万字 刊于《青年研究》杂志。
主持的主要研究课题:
《北京市独生子女社会适应性研究》北京市社科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已完成并出版;
《中国青年政策研究》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已完成研究成果部分在香港出版;
《青少年对艾滋病认知状况及教育需求中韩比较研究》与韩国明知大学合作研究,已完成研究成果分别在中国和韩国报刊上发表;
《中韩中小学生课余活动状况比较研究》与韩国明知大学合作研究,已完成研究成果分别在中国和韩国报刊上发表。
《北京市中学生生存状态调查》(六个子课题)与北京青年报<中学生导报designtimesp=16815designtimesp=5556designtimesp=6252>合作研究,已完成成果在报刊上发表;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中国婚姻建设协会合作研究,已完成研究成果在刊物上发表;
《北京市部分区县青年婚俗及婚姻社会服务状况调查》与中国婚姻建设协会合作研究,已完成研究成果在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上发表;
《资讯时代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研究,三年计划,已完成一年,结果在香港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青少年职业意向和职业训练状况研究》与韩国明知大学合作研究,结果在中韩学术研讨会上发表;
《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状况及救助体系研究》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课题,正在进行;
《中国少年儿童政策研究》团中央重点课题,已完成;
《青少年非正规艾滋病教育研究》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课题,已完成。
主要讲座: 《主流文化与青年发展》在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为学生开办讲座;
《三代领导人论青少年及青少年工作》为各地青年工作者开办的讲座;
《青春期的发展》(少男少女课堂)为中学生开办讲座;
《青年的职业选择与发展》为大学生开办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