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亚里士多德对科学知识体系的划分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亚里士多德对科学知识体系的划分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聂敏里[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哲学研究
期:12
页码范围:71-78+129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0-0216
关键词:实践的思维;自然事物;实践事物
摘要:亚里士多德对科学知识体系的划分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因为亚里士多德在从事这一工作中运用了不同的划分标准,这既包括从对象领域的不同出发所做的划分,也包括从思维功能的差异出发所做的划分,从而,在他那里,既有依据自然事物、实践事物、创制事物的对象差别而来的物理学(自然知识)、实践知识、创制知识的分类,又有依据静观的思维、实践的思维、创制的思维而来的静观知识、实践知识、创制知识的分类。研究者往往将这两种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划分方式混为一谈,并且由此企图将自然知识从思维方式上与实践知识和创制知识根本对立起来。本文在深入考察亚里士多德相关文本的基础上澄清了这两种划分方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了亚里...
作者其他论文



一般的和特殊的形而上学的统一性: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概念.M.弗雷德;聂敏里.世界哲学.2014,5-15.
《形而上学》Z13,1038b16-34的论证.聂敏里.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3-16.
"是"与"存在"--对西方哲学中Be动词的再考察.聂敏里.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4-10.
"这一个"和"这类"--亚里士多德"形式"概念的辨析.聂敏里.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74.
古代性和现代性,还是中国与西方?--对中西哲学比较的一个考察.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4(5),77-82.

相关话题/知识 哲学 自然 社会科学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