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信息资源产业共生效益提升及其政策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信息资源产业共生效益提升及其政策启示
外文标题: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Symbiosis Benefits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s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冯惠玲[1]杨红艳[2]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

年:2016
期刊名称:情报杂志
卷:35
期:11
页码范围:51-55,69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61G0472016110010)
所属部门: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2-1965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bzz201611010.aspx
DOI:10.3969/j.issn.1002-1965.2016.11.010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政策及管理研究”(
关键词:共生理论 产业共生 信息资源产业 symbiosis theory industrial symbiosi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摘要:[目的/意义]信息资源产业内部各部门及其与其他产业间存在较高的渗透性,即共生性。促进其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量这一特性,但尚未发现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过程]引入共生理论,通过推理、归纳总结,以及定量公式的方式,对信息资源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共生关系、共生效益测度方法和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信息资源产业内部及其与其他产业间均存在不同类型和形态的共生现象,政策干预有利于实现正向、高效的共生效益。第二,在共生过程中,与其他类型资源的串联循环利用不同,信息资源的循环利用往往是并联的。第三,信息资源产业共生效益受到资源种类、数量、频次、信息资源占比等变量的影响;可通过调控这些变量提升共生效益。第四,提升信息资源产业共生效益关键是构建共生关系促进平台和创新共生模式与技术。
作者其他论文



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管控机制的理论思考--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杨红艳.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6),115-122.
人文社科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兼对比文摘转载指标和引文计量指标.杨红艳.图书与情报.2014,89-94.
动态资源三角形及其重心曲线的演化研究.冯惠玲;钱明辉.中国软科学.2014,157-169.
信息资源产业内涵及其与相关产业的关系探究.冯惠玲;杨红艳.情报资料工作.2011,10-14.
北京奥运会与文化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冯惠玲;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22(4),16-25.

相关话题/情报 资源 政策 文献 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