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王晓波教授:台湾保钓运动与台湾大学哲学系事件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王晓波[1]
机构:世新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天府新论
期:05
页码范围:153-160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4-0633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王晓波;哲学系;台湾大学;春松;访谈对象;中华杂志;高压政策;陈鼓应;台湾民众;哲学学科;
摘要:1970年代的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日趋逼仄,而岛内又因奉行"戒严"时期钳制言论、打压结社的高压政策而暗流涌动。1970年10月,因台大哲学系研究生王晓波在《中华杂志》上发表了《保卫钓鱼台》的檄文,而催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1972年底,台大举行"民族主义座谈会",在校园里首次开展关于统、"独"的论战,后因政治势力的介入逮捕王晓波、陈鼓应等多位台大师生而结束,人称"台大哲学系事件"。本期访谈对象王晓波教授是台湾保钓运动的推动者和"台大哲学系事件"的受害者,他对两次事件的背景和始末的口述,不仅展现了台湾高层的政治斗争和台大哲学系的学术流派纷争,也揭示了两次事件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台湾哲学学...
作者其他论文
儒家思想与中国改革.曾亦;丁纪;干春松,等.天府新论.2015,2-35.
学术研究还是民族文化?--中国哲学的身份问题.梁涛;干春松.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1),89-95.
"儒学第三期发展"重思.干春松.学习与探索.2013,37-42.
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姚中秋;李强;丛日云,等.学海.2013,120-144.
"天下情怀":文化自觉的逻辑延伸.干春松.探索与争鸣.201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