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批判资本逻辑的四种路向--兼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批判资本逻辑的四种路向--兼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
外文标题:Four Ways of Critique of Capital Logic——On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杨志臣[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教学与研究
期:9
页码范围:21-28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ISSN:0257-2826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yyj201609003.aspx
DOI:10.3969/j.issn.0257-2826.2016.09.003
关键词:资本逻辑;浪漫;实践;审美;虚无;“跨越”
摘要:自黑格尔以降,为了批判和消解资本逻辑对人的抽象统治,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积极应对,形成了批判的多种路向.其中,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悬停于自我意识,没有接触到现实世界本身,因而蕴含着浪漫路向;西方马克思主义主流的批判主要局限于思想理论内部,未能将批判置于实践之中,不得不被迫到审美领域寻找支撑力量,因而蕴含着审美路向;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拘执于资本逻辑内部,是彻底颠倒了的资本逻辑,因而蕴含着虚无路向;马克思的批判直接面向社会实践,开辟出了克服资本逻辑的现实路径,因而蕴含着实践路向.只有遵循马克思开辟的实践路向,才能在资本逻辑内部对其进行现实的批判,进而避免或减弱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沉重灾难,减轻资本抽象统治产生的严重后果,“跨越”资本逻辑的卡夫丁峡谷.
作者其他论文



超越与确立:马克思"人生全程"研究视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发展史再研究.杨志臣.科学·经济·社会.2015,41-44.
新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及其双层表现形式.杨志臣.理论界.2015,19-24.
哲学革命之三部曲:社会实践观、唯物史观和世界史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发展历程再思考.杨志臣;孙明增.科学经济社会.2016,35-39+44.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如何超越历史虚无主义.杨志臣.天府新论.2016,83-88.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视野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流变.杨志臣.理论界.2016,7-14.

相关话题/逻辑 马克思 文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