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空间、消费黏性与中国低消费率之谜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空间、消费黏性与中国低消费率之谜
外文标题:Space,Consumption Stickiness and Puzzle of China's Low-consumption Rate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石明明[1]刘向东[2]
机构:[1][刘向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石明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年:2015
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卷:29
期:20153
页码范围:46-56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Z0182015030007)
所属部门:商学院
语言:中文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rmdxxb201503007.aspx
人气指数:2
浏览次数:2
基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我国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微观基础与政策构建——基于家庭消费函数与大样本调查的研究”(12YJC7901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黏性消费增长框架下城镇化扩大消费的潜力评估与效应模拟”(41401124)。
关键词:空间#消费黏性#低消费率之谜#消费者异质性  space#consumption stickiness#low-consumption ratio puzzle#consumer heterogeneity
摘要:低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过低,是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居民消费偏好既依赖于家庭遗传性和内生性,也依赖于社会形成机制。消费行为受到空间建构和分布的影响,城乡消费空间的差异会导致居民消费行为也存在较大异质性:一是由城乡社会形成机制差异导致的消费群体的异质性,二是由信仰、观念、社会等级等家庭资本遗传导致的消费者个体异质性。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导致两类扩大消费效应,即由于城乡空间重构和居民区位移动,消费者群体重新选择消费方式及消费行为的“空间转换效应”,以及在深度城镇化的过程中,异质性消费个体面对城市“消费空间”的变化而改变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的“消费升级效应”。将空间维度和消费黏性引入“低消费率之谜”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拓展消费行为的微观基础研究,揭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消费的内在机理。
作者其他论文



生产商-零售商双边垄断中的所有权配置效应研究.石明明.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5-13.
超市通道费:现实与逻辑.刘向东;李子文;王庚.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5-11.
我国省际经济结构相似性测度及能源工业带构造战略研究.石明明;张小军.当代经济科学.2014,36(4),10-19.
三元冲突,规制权衡与电力体制改革.石明明.产业经济评论(辑刊).2014,13(2),16-37.
移动零售下的全渠道商业模式选择.刘向东.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13-17.

相关话题/空间 商学院 社会 基础 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