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社会影响——来自皖东T村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社会影响——来自皖东T村的经验
外文标题:Rural Labor Migration and Its Social Consequences:Evidence from T Village of Eastern Anhui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陆益龙[1]
机构:[1][陆益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年:2015
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期:20151
页码范围:104-111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Z0182015010012)
语言:中文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rmdxxb201501013.aspx
基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2012年重大招标课题“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发展的社会学研究”(12JJD840009)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空巢社会#社会影响#皖东T村  rural labor force mobility#empty-nest society#social consequences#T Village in eastern Anhui Province
摘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富余结构推动、利益驱动和惯性作用之下,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举家流动、核心流动、多人流动及新生代流动等多种劳动力流动方式。伴随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一些村庄逐渐演化成“空巢社会”。来自皖东T村的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了影响资源和物品的配置效率以及留守人群的福利等负面效应,这主要是由流动者的不确定预期影响机制、社会阻隔机制和惯性作用机制等造成的。因此,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的健康发展,需要把农村劳动力制度化转移与农村“留住机制”的构建结合起来。
作者其他论文



向往城市还是留恋乡村?*--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研究.陆益龙.人文杂志.2014,94-101.
水环境问题,环保态度与居民的行动策略--2010CGSS数据的分析.陆益龙.山东社会科学.2015,70-76.
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陆益龙.社会科学研究.2015,116-123.
族际社会的基层矛盾化解与维稳机制--兼论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陆益龙.甘肃社会科学.2014,1-5.
农民新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0 CGSS的实证分析.陆益龙.社会学评论.2014,26-35.

相关话题/社会 农村 社会学理论 社会科学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