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网络化的缺场空间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网络化的缺场空间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调整
外文标题:Networked Absent Space and the Adjustment of Sociological Method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刘少杰[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年:2015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期:20151
页码范围:57-64
增刊:正刊
语言:中文
基金:本文为北京市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网络化条件下北京市职业群体社会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JDSHD002)的中期研究成果。
关键词:网络化#空间分化#传递经验#表象思维
摘要:中国社会生活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网络化发展,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使6亿多社会成员开展了十分活跃的网络社会交往,而且因为缺场的网络空间和传递经验的生成,社会空间和经验事实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分化。缺场空间的迅速扩展,传递经验对实地经验的导引和助燃,已经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尖锐挑战。社会学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应当随着网络化引起的这些深刻变迁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应当用联系的表象思维替代孤立的表象思维,以便对传递经验和间接经验形成符合实际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其他论文



网络动员:传统政府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宋辰婷;刘少杰.社会科学研究.2014,22-28.
面向职业群体的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刘少杰.江苏社会科学.2015,78-84.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与缺失.刘少杰.学习与探索.2014,33-39.
中国市场交易秩序的社会基础--兼评中国社会是陌生社会还是熟悉社会.刘少杰.社会学评论.2014,2(2),28-34.
网络流行语的感性化与讽喻性.陈氚;刘少杰.人文杂志.2013,98-103.

相关话题/社会 经验 空间 网络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