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直义性语言理解的神经心理机制
外文标题:The Cognitive Neural Mechanism of Processing Non-literal Language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马利军[1]
机构:[1][张积家]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
[2][张静宇]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国际学院
[3][马利军]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系
年:2015
期刊名称: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卷:38
期:5
页码范围:121-127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语言:中文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xdxxb-zxsh201505015.aspx
DOI:10.13451/j.cnki.shanxi.univ(phil.soc.).2015.05.015
关键词:非直义性语言;认知神经机制;心理理论;执行功能;脑偏侧化
摘要:社会生活促进了人类意识的高度发展,形成人类隐喻性的、非直义性的交流方式.个体常常通过间接的言语交流方式来传递需要、提出要求以避免尴尬.虽然非直义性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数量巨大,经常出现,但是,理解非直义性语言比理解字面语言要难,需要更多的认知神经资源.近几十年以来,研究者对非直义性语言加工的认知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研究结论未能全面解释个体理解非直义性语言的路径.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影响非直义性语言加工的认知能力: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以及在非直义性语言加工过程中不同脑区功能和作用:非直义性语言的加工不是单独脑区功能的激活,而是整个神经网络分布功能作用的结果.
作者其他论文
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促进智障儿童的汉字学习.张积家;林娜;章玉祉.中国特殊教育.2014,14-19.
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加工的基本单元:来自词切分的证据.马利军;张积家.心理学报.2014,754-764.
汉语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章玉祉;张积家.心理学报.2014,1232-1241.
中-英双语者的惯用语理解:语义分解性的作用.孙尔鸿;马利军;张积家,等.心理学探新.2014,34(4),339-345.
声符和义符在形声字语音,语义提取中的作用--来自部件知觉眼动研究的证据.张积家;王娟;印丛.心理学报.2014,8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