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的"亲密消费":国家法理与民间信念的互构
外文标题:“Intimacy Consumption”in the 21 st Century in China:A Mutual Construction between National Law and Folk Belief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潘绥铭[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年:2014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卷:46
期:1
页码范围:64-70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语言:中文
ISSN:1000-5110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nsfdxxb-zxsh201401010.aspx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城市初级生活圈的变迁与重构”(11JJD840011)。
关键词:亲密消费;国家法理;民间信念
摘要: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三次全国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异性全身按摩和“三陪”的中国人迅猛增加。笔者从中提炼出“亲密消费”的新概念,并总结出其意义在于:亲密的对象改变了、产生的机制改变了、亲密开始独立于人际关系。这主要来自两种社会力量的互动:国家法理一直存在着过于广阔的浮动时空,客观上提供了法规失效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民间信念却把“性”建构出全新的定义与意义,又借用了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经络等思想武器,最终在“亲密消费”中排除掉“性”的含义,使其获得了生活中的现实性。这种互动已经达到了“相互建构”的程度,使得“亲密消费”的新概念超越吉登斯所论述的“亲密关系”,而“互构”的视角则可以成为分析其他社会现实的有力工具。
作者其他论文
"单性别成长"的独生子女婚恋状况的对照研究-全国14-30岁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分析.黄盈盈;潘绥铭.中国青年研究.2014,51-56,101.
论"主体建构"的认识论来源及理论意义.潘绥铭;鲍雨.学术界.2015,76-87.
大学生网络德育实证研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高培英;高培华;侯荣庭.科学导报.2014,244-244,245.
行动逻辑的双向冲突:艾滋病感染者应对取向的三方共构?.潘绥铭;侯荣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0-67.
跨学科主张的陷阱与前景--基于预防艾滋病领域的实践.黄盈盈;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5),13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