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楚辞名物与楚辞传播研究的新探索——屈原贬谪汉北与楚辞相关名物典故的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楚辞名物与楚辞传播研究的新探索——屈原贬谪汉北与楚辞相关名物典故的解读
外文标题:Qu Yuan's Relegation to the North of the Han River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levant Place Allusions in Chu Ci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李炳海[1]
机构:[1](1946-)男吉林龙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北京100089

年:2014
期刊名称: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2
页码范围:1-8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楚辞作品#屈原贬谪#名物典故#西北楚文化#Chu Ci works#Qu Yuan's relegation#words and allusions#culture of northwest Chu
摘要:《天问》末章出现两个历史典故,即吴军入郢和子文名彰。屈原从郢都前往贬谪地汉北,所经过的地域有的是当年吴楚交战的疆场,或是与当年的战场仅有一水之隔,还有的是令尹子文所属若敖氏家族覆灭的地方,这是把上述两个历史典故写入《天问》的重要原因。《招魂》乱辞与《天问》末章同属纪实型叙事,其中的庐江位于今湖北襄阳、宜城之间,那里确实是楚国朝廷的猎场。《招魂》乱辞中的屈原,扮演的是观猎者的角色,表达的是恋郢情结。《卜居》中的郑詹尹,应是郑国贵族的后裔,是隐于卜筮的贤人。西北楚文化与中土精英阶层巫文化,存在密切的关联。《渔父》和《卜居》都是以屈原贬谪汉北为背景。渔父是在汉北吟唱沧浪之歌。
作者其他论文



视野与方法--楚辞学案判评的关键和枢纽.李炳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4),6-16.
高唐神女传说的炎帝部族文化属性.李炳海;刘洋.湖北社会科学.2015,114-123.
《五藏山经》的山名,植物名称及功能之间的关联.李炳海.民族文学研究.2014,143-153.
对于早期诗体生成描述应取的视角.李炳海.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0-102.
先秦楚辞与"灵"字相关词语和意象的辨析.李炳海.江汉论坛.2014,115-119.

相关话题/文化 社会科学 中文 历史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