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原像的哲学考量--兼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的批判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沈江平[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2014
期刊名称: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期:6
页码范围:65-71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8-7621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xzxyxb201406011.aspx
DOI:10.3969/j.issn.1008-7621.2014.06.011
人气指数:2
浏览次数:2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关键词:意识形态批判;主体意识;实践;现代性
摘要:马克思生活的社会是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其现代性思想必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解析对象.马克思着力于揭示资本的升值和人的贬值的内在冲突,研究雇佣劳动制度和价值实现方式阻碍技术合理性潜能的展现,阐释社会关系的异化,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的考量就必须冲破意识哲学的牢笼,立足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跨越自我理解的陷阱,凸显主体解放视野,映现人的价值维度;摒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除非人的资本力量对人的控制和奴役,才能构建使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新“现代性”.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在以上三个转变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
作者其他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风:批判与建构.沈江平.湖南社会科学.2014,23-27.
解释学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沈江平.江海学刊.2014,40-46.
"重建"思潮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沈江平.云南社会科学.2014,21-2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郝立新;沈江平.红旗文稿.2014,13-15.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层级视角反思.沈江平.湖南社会科学.201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