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网络社会工作的特性及基本原则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网络社会工作的特性及基本原则探讨
外文标题: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Network Social Work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陈劲松[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北京100872

年:2014
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卷:28
期:20145
页码范围:71-78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Z0182014050010)
所属部门:社会与人口学院
语言:中文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rmdxxb201405009.aspx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网络社会工作的模式与理论研究”
关键词: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工作#虚拟权利#互为主体性#觉察能力#network society#network social work#virtual power#mutual subjectivity#insight into oneself
摘要: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开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是一个新的挑战。网络社会工作是传统社会工作应对网络社会崛起的一种策略,也是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的必由之路。网络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承认个体存在着虚拟性权利、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建立互为主体性的专业关系、注重虚拟社会的沟通给案主带来的解放意义、坚信案主具有一种内在的觉察能力、关注案主的经验生活的意义等。
作者其他论文



灵性实践的误区与社会工作的介入.陈劲松.学海.2013,88-94.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重构与社会认同的转型.陈劲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3(2),31-38.
共识,分歧与趋势: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三十年.陈劲松.河北学刊.2009,88-92.
网络社会的特征及其社会管理创新.陈劲松.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9.
现代化的进程与环境问题.陈劲松.甘肃社会科学.2007,11-16.

相关话题/网络 社会 社会工作 人口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