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讼、厌讼与抑讼——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法社会学分析
外文标题:Non-Litigation,Anti-Litigation and Inhibition of Litigation:An Analy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itigation Culture from Approach of Sociology of Law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郭星华[1]
机构:[1][郭星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年:2014
期刊名称:学术月刊
卷:46
期:20149
页码范围:88-95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社会与人口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本文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11JJD840005)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诉讼文化#无讼#厌讼#好讼#抑讼 culture of litigation#no-litigation#anti-litigation#litigiousness#inhibition of litigation
摘要:“无讼”是古代国家精英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中国传统社会存在非制度化、制度化和半制度化等三种抑制诉讼的途径。非制度化抑讼途径方面,国家精英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道德感化、劝民息讼的同时,也努力营造“为讼有害”的社会舆论,以增加诉讼的道德成本。制度化抑讼途径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的诉讼制度通过限制诉讼主体和诉讼时限以增加民众提起诉讼的难度,使诉讼不是人人、时时、事事都可采用的手段。半制度化抑讼途径方面,以乡里调处、宗族调处为代表的民间调处在明清时期已形成系统规范,并被纳入国家司法体系之中,在纠纷解决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历史上抑讼力度有大小之差别,但“抑讼”仍然是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主要特征。
作者其他论文
社会规范:多元,冲突与互动.郭星华;石任昊.中州学刊.2014,62-69.
基层纠纷社会治理的探索--从"枫桥经验"引发的思考.郭星华;任建通.山东社会科学.2015,65-69.
探索人民调解专业化的新路径.郭星华;刘蔚.社会学评论.2014,59-67.
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适应的法社会学研究--主体间性的视角.郭星华;任建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4-69.
制度移植与本土适应--社区矫正本土化面临的困境.郭星华;李飞.中州学刊.2013,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