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与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刘泳斯[1]
机构:[1]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年:2014
期刊名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期:00
页码范围:123-131
增刊:不确定
语言:中文
关键词:负面评价;保守性;《莱茵报》;在人间;政治状况;国家意识形态;自我意识;政治解放;哲学手稿;自我异化;
摘要:一引言自西藏"三·一四事件"和新疆"七·五事件"后,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部分同志进而对宗教的整体评价转向负面,甚至有的同志在中国宗教的五个特点(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之后,又添加了"保守性、欺骗性、反动性和排他性"①。如何正确评价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关系到我国宗教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现今对宗教进行负面评价,乃至全盘否定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作者其他论文
"三教合一"概念的历史钩沉.张雪松.党政干部学刊.2014,24-29.
近现代中国穆斯林人口数量与分布研究.刘泳斯;张雪松.世界宗教文化.2012,73-77.
对般若思想的再认识--以早期汉译经典《道行》为中心的考察.张雪松.佛学研究.2010,198-205.
再述石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张雪松.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29-35.
从基督教国家到共产主义--恩格斯《英国状况》解读.刘泳斯;张雪松.党政干部学刊.20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