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拉德布鲁赫法哲学上的政党学说批判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拉德布鲁赫法哲学上的政党学说批判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张龑[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年:2013
期刊名称:清华法学
卷:7
期:2
页码范围:24-36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D1052013020002)
所属部门:法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673-9280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hfx201302002.aspx
DOI:10.3969/j.issn.1673-9280.2013.02.002
人气指数:9
浏览次数:9
关键词:认知相对主义;人民;政党;跨人格价值;商讨理论
摘要:拉德布鲁赫法哲学及其政党学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完全的相对主义.在本文看来,他所秉持的实为一种认知上的相对主义,道德上则是绝对主义.这直接引发其理论内部巨大的紧张:相对主义的认知难以证立绝对主义道德.文章围绕这一紧张关系而展开批判,首先梳理了其法哲学及其政党学说,认为个体、超个体以及跨人格三种价值具有很强的覆盖性,但仅凭个体价值无法化解这一紧张,相反为他所忽略的跨人格价值却极具启发性.文章随后从法律商讨理论批判其政党学说,重建其跨人格价值.最后指出,拉氏的个体主义法律观若无跨人格的共同作用,便无力承担起证立政治统一而价值多元的现代法治国的任务.
作者其他论文



重建经学,可能吗?必要吗?.陈壁生;张龑;姚中秋,等.天府新论.2014,56-68.
论康德的人民主权观及其批判.张龑.人大法律评论.2014,1,3-17.
从基础规范看现代立宪转型之道.张龑.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4,1-24.
德语世界的法哲学--《德语法学思想译丛》总序.罗伯特;张龑.环球法律评论.2011,33(1),80-82.
没有社会的社会契约--对卢梭公意理论与传统民意观的批判性考察.张龑.清华法学.2012,6(6),135-148.

相关话题/法律 哲学 法学 法学院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