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日本刑法学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之争及中国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日本刑法学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之争及中国的选择
外文标题:Debate between Worthless Behavior and Worthless Result in Japanese Criminal Law and Chinese Choice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付立庆[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年:2013
期刊名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期:1
页码范围:129-136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32D0972013010019)
所属部门:法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9-8860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sxzxyxb201301019.aspx
DOI:10.3969/j.issn.1009-8860.2013.01.019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笔者所主持的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近代日本刑法史"
关键词:违法性;行为无价值论;结果无价值论;规范违反;法益侵害
摘要:刑法理论在关于违法性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的争论.日本刑法学者相关讨论亦影响到我国刑法学界.我国学者的讨论立足于现行立法规定而展开,在犯罪成立条件问题上批判了现有的四要件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学术特征.中国刑法学须接受结果无价值论,其原因有四:第一,形式违法性中的违法性,是指行为违反实定法规;第二,在所谓违法二元论的场合,在进行违法判断的时候,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这两者都应予以考虑;第三,在对行为是否违法进行判断的场合,若坚持行为无价值论,则故意、过失也好,责任能力也好,都成了违法判断的对象,导致有责行为的不必要;第四,坚持结果无价值一元论还可以直接解决物的不法问题.
作者其他论文



刑法规范的供给不足及其应对.付立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2),100-108.
"情节较轻"的认定应不考虑法定从宽情节--以防卫过当故意杀人行为的量刑为切入.付立庆.法学杂志.2014,35(10),66-72.
关于中国犯罪论体系的若干辩驳.付立庆.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10-15.
如何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潘慢义(主持人);林维(特邀嘉宾);付立庆(特邀嘉宾),等.人民检察.2012,41-45.
论金融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付立庆.法学杂志.2008,11-14.

相关话题/刑法 日本 法学院 中文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