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民族形式"讨论:逻辑,基础和哲学焦点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张立波[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年:2013
期刊名称:学习与探索
期:3
页码范围:128-132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2-462X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xyts201303020.aspx
DOI:10.3969/j.issn.1002-462X.2013.03.020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1918-1938)"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新文化;文艺的民族形式;文艺的大众化;唯物辩证法
摘要: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民族形式和国际主义的内容”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号召创造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样的一个文化和政治命题在延安文艺界引起了热烈讨论,并很快扩展到重庆、香港、桂林、上海等地.时隔70年后回顾这场讨论,对当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实践及中国现当代文化走向的基本判断,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作者其他论文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的思想资源--以《社会主义讨论集》为例.张立波;吴照玉.南京社会科学.2014,41-47.
穿越回忆的缝隙:以《"一大"前后》为例.张立波.天津社会科学.2014,2(2),43-51.
叙述定向: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立波.现代哲学.2015,42-49.
精神,方法和特性:对待马克思的三种态度.张立波.天津社会科学.2010,05(5),30-36.
唯物史观的中国初貌:依据,内容和特征.张立波.江海学刊.201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