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从“血之罪”到“性之罪”——关于人性的法学与文学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从“血之罪”到“性之罪”——关于人性的法学与文学思考
外文标题:From “Crime of Blood” to “rime of Sex”: The Jurisprudence and Literary Thinking of Human Nature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何家弘[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

年:2013
期刊名称:浙江社会科学
期:4
页码范围:142-145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33C0522013040019)
语言:中文
关键词:血之罪;性之罪;人性
摘要:<正>社会为什么会有犯罪?这是一个跨越时代的问题,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虽然在不同的人类社会中,犯罪的内容和形式会有所差异,但是其基本特征都是丑陋与邪恶,都是人性的背离和灵魂的扭曲。有学者认为,犯罪的产生原因是社会制度、文化、道德、环境等方面的缺陷,例如,侵犯财产类犯罪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社会分配制度不公、贫富差异巨大、教育缺失或失效等。不过,犯罪社会学派的观点并不能完全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犯罪现象。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中有些人犯罪、有些人就不犯罪?
作者其他论文



中国腐败犯罪的现状评估.何家弘.现代法学.2014,36(6),3-14.
如何破解"撞倒"亦或"自摔"的证明难题.何家弘;张小敏.法学杂志.2014,35(7),38-48.
当今我国刑事司法的十大误区.何家弘.清华法学.2014,47-67.
从复查到改判究竟有多远.何家弘.小康.2015,106-106.
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何家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22(5),158-166.

相关话题/社会 法学 文献 司法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