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隐性采访的法律规范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周俊[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年:2012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期:4
页码范围:42-46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语言:中文
ISSN:1002-2759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njz201204016.aspx
DOI:10.3969/j.issn.1002-2759.2012.04.016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关键词:隐性采访;国家秘密;法律规范;新闻传播法;专门法;新闻从业者;行政规章;行政法规;侵犯商业秘密;新闻传播业;
摘要: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新闻传播法,有关新闻传播业的法律规定分散于宪法、专门法和众多的行政法规中.由于相关的法律规定比较分散、笼统和模糊,缺乏针对性,不少新闻从业者在具体职业行为中并不清楚我国目前法律规定的禁区,对法律规定缺乏系统和全面的把握,有可能因不熟悉相关规定而触犯法律法规.比如,我国目前《民法通则》和一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人格权、隐私权等做了明确规定和保护,但不少新闻从业者对这些具体规定知之甚少或者理解不透彻,在职业工作中漠视这些权利.因此,将这些分散的法律法规条文集中归纳到隐性采访的规范中,给予论述和提醒,很有必要.本文所称的参考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条文包括我国的宪法、专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
作者其他论文
新闻敲诈的失范因素和治理路径.周俊;白元琪.中国记者.2014,31-32.
基于改进最大匹配算法的中文分词粗分方法.周俊;郑中华;张炜.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124-128.
传媒监督也需要遵循"标准"--谈京华时报有关农夫山泉报道中的职业规范问题.周俊;颜一力.青年记者.2013,15-16.
网络社区中用户的身份认同建构--以豆瓣网为例.周俊;毛湛文.当代传播.2012,74-76.
巴西国际传播的发展与特点.周俊;毛湛文.中国记者.20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