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之探--以和谐社会为语境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4

文献详情
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之探--以和谐社会为语境
外文标题:Thesis on the Linkage Mechanism of Civil Action and Non-litigation Procedures --Under the Harmonious Society Context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陈浩[1]
机构: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年:2012
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卷:11
期:4
页码范围:10-15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法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672-7991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kjsfxyxb-shkxb201204005.aspx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程序利益论”; 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民事诉讼与诉外调解对接机制研究”(CLS
关键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民事诉讼;衔接机制
摘要:完整回顾了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发展经历,科学归纳了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多元类型,客观分析了盲目试点非法定衔接机制、过量适用诉讼主动型衔接机制、过多设置强制型衔接机制、非强制型衔接机制分流案件效果亟待提高等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现实缺陷,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充分响应实践需求、科学总结研究成果、创新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具体形式、继续提升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立法品格等极具现实意义的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完善层面的具体路径。
作者其他论文



无私有财产,无相互承认--试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理论困境.陈浩.世界哲学.2014,78-86.
智力资本对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组织学习的视角.陈浩;何洁.现代管理科学.2015,103-105.
基于局部性特征的能量有效的聚簇模型.陈浩;陈红;樊小泊.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43(z3),155-160.
供应链环境下基于业务外包和资源外用的生产决策模型.陈浩;陈禹.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6),79-82.
《克罗茨纳赫笔记》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陈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68-72.

相关话题/法学院 文献 创新 社会科学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