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应当"之逻辑与现实--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应有之义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3

文献详情
"应当"之逻辑与现实--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应有之义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SONG You-wen[1]宋友文[2]
机构: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China;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年:2012
会议名称: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
页码范围:355-361
会议地点:北京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关键词:政治哲学 市民社会 思想体系 马克思
摘要:马克思以批判康德哲学的“是”与“应当”的二分为起点重建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主张从“现有”之矛盾推出“应有”。以此为方法论原则,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把科学论证和价值判断统一起来,指出了“人类社会”取代“市民社会”的必然趋势。今天看来,研究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要重新审视“市民社会”之政治解放到“人类社会”之人类解放的过渡问题,即市民社会及其蕴涵的价值与规范问题。
作者其他论文



坚守道德底线与追求高尚情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理念及其运用.宋友文.教学与研究.2014,91-95.
自反性现代化及其政治转型--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哲学解读.宋友文.山东社会科学.2014,21-25.
"应当"之逻辑与现实--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宋友文.学习与探索.2012,14-18.
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哲学?--纪念柯尔施发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90周年.宋友文.南京社会科学.2013,46-52.
历史意识的觉醒与西方历史主义的兴起.宋友文.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98-102.

相关话题/哲学 政治 马克思 社会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