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中上层群体社会地位认同偏差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3

文献详情
中国中上层群体社会地位认同偏差研究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李舒雅[1]胡平[2]巢颖怡[3]潘德宇[4]周悦捷[5]杨夕瑾[6]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
[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
[3]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
[4]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
[5]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
[6]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

年:2012
会议名称: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心理学会
页码范围:484-484
会议地点:广州
所属部门:心理学系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语言:中文
关键词:社会地位认同偏差 中上层群体 心理资本 弱势心理 主观幸福感
摘要:2010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存在较大比例的官员、知识分子以及企事业单位管理者认为自己属于“弱势群体”,这与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所形成的社会地位认同完全背离,即这些在社会刻板印象中长期被认为是中上层群体的人们实际上存在普遍的“弱势”心理,产生了社会地位认同偏差。为了对该现象进行确认,并进一步探讨社会地位认同偏差产生的原因,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查研究。首次调查在广东、江苏、山东三省进行,从被调查者对自我社会地位和对他人社会地位的认同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入手进行分析,确认了社会地位认同偏差的存在。这种偏差以社会地位的“弱势认同”为主要表现形式,且在社会中上层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作者其他论文



基于面板数据SDM的长江中游城市群FDI决定因素分析.胡平;伍新木;文余源.经济地理.2014,34(1),15-21,60.
中国梦的心理解读.胡平;韦庆旺.人民论坛.2014,58-59.
自动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及其可塑性.张晶;周仁来;李永娜,等.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9-13.
户籍,教育水平及社会职业等级对家长义务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胡平;秦惠民.软科学.2011,25(10),32-36.
择校意愿的心理机制--义务教育服务满意度模型与实证研究.胡平;秦惠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09(4),118-132.

相关话题/心理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