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论哲学三义与三性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3

文献详情
论哲学三义与三性
外文标题:Three Kinds of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s of Philosoph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宋志明[1]
机构:[1](1947-)男吉林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北京100872

年:2011
期刊名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期:2
页码范围:17-21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9-8860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sxzxyxb201102003.aspx
DOI:10.3969/j.issn.1009-8860.2011.02.003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哲学含义;民族性;人类性;时代性
摘要: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是中国人爱智慧的独到方式,是为中国人提供价值上的"安身立命之地".哲学具有民族性、人类性和时代性.从复数哲学观的视角看,质疑"中国哲学合法性"是无稽之谈.
作者其他论文



儒学"哲学化"向度的开拓--读程志华教授《熊十力哲学研究》.宋志明.东岳论丛.2014,35(2),189-191.
从小语境看哲学家的个性特质.宋志明.湖湘论坛.2014,75-78.
儒学的核心:"仁".宋志明.广东社会科学.2014.
百年中国哲学史研究回顾.宋志明.高校理论战线.2012,13-16.
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宋志明.江汉论坛.2013,24-28.

相关话题/哲学 中国哲学 人类 儒学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