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如何向着自身的未来开放--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对话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3

文献详情
如何向着自身的未来开放--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对话
外文标题:On the Openness to Future of Oneself——Conversation between Marxism and Postmodernism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余乃忠[1]陈志良[2]
机构:[1]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年:2011
期刊名称:宁夏社会科学
期:3
页码范围:109-113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2-0292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xshkx201103026.aspx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后现代;马克思;开放;对话;批判
摘要:后现代主义已经斑斓,那么在对它的追忆中怎样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异码对接,显得异常艰涩但难以退却,因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谱系追溯与未来命运的一部分.在哲学基本范畴上,后现代主义在与马克思主义的对峙中展现了它对差异的敏感性,马克思主义则显示了它的历史迫切性与理论宽适度.向着自身的未来开放不仅意味着增强对不可通约的承受力,更在于在思想的"误构"中,独立于历史的深处.
作者其他论文



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悖论之反思.陈志良;高鸿.南京社会科学.2004,8-12.
"权力"矩阵论.余乃忠;陈志良.河南社会科学.2011,37-40.
能尽人其性则能尽物之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科学发展观关系视角.余乃忠;龚群.甘肃社会科学.2010,122-125.
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老子大道玄德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理路与构境.余乃忠;龚群.江西社会科学.2010,59-62.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体系的非传统测度.余乃忠;龚群.广东社会科学.2010,67-72.

相关话题/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中文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