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境中“性教育”理念的建构及其意义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潘绥铭[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
年:2011
会议论文集: 性与性别研究(第3辑)——学校性健康教育
页码范围:9
会议开始日期:2011-08-01
语言:中文
关键词:性教育;高度政治化;公共知识分子;社会性别;性道德;科学崇拜;同伴教育;被教育者;社会控制;社会传播;
摘要:性教育要教育的是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是处于具体的性文化的情境(context)中的人。因此,只有搞清楚我们现在在哪里,才能讨论我们要去哪里。一.Sexuality在20世纪中国的建构到1985年之前,中国人继承了三大的性文化遗产。它们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的产物,是高度政治化的结果。
作者其他论文
"单性别成长"的独生子女婚恋状况的对照研究-全国14-30岁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分析.黄盈盈;潘绥铭.中国青年研究.2014,51-56,101.
论"主体建构"的认识论来源及理论意义.潘绥铭;鲍雨.学术界.2015,76-87.
21世纪中国的"亲密消费":国家法理与民间信念的互构.潘绥铭;侯荣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4-70.
行动逻辑的双向冲突:艾滋病感染者应对取向的三方共构?.潘绥铭;侯荣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0-67.
跨学科主张的陷阱与前景--基于预防艾滋病领域的实践.黄盈盈;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5),13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