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诉讼法改革对于律师制度的借鉴--以1906年《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为视角
外文标题:On the Lawyer System in the Procedure Law Refor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raft of Criminal and Civil Procedure Law in Qing Dynasty of 1906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赵晓耕[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年:2011
期刊名称:北方法学
卷:05
期:1
页码范围:126-134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法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673-8330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ffx201101015.aspx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清末诉讼;律师;讼师
摘要:在清末立法改革的背景下,<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作为第一部正式明确规定律师制度的草案而备受争议,虽然这部草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施,但却成为近代中国律师制度的起点.如何将封建法时代的讼师平稳转化为近代的律师是一个横跨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交叉领域,也会出现正式的官方制度和非正式的民间制度之间的博弈.该草案关于律师制度的种种规定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日本的经验,但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以沈家本为代表的立法者和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执行者之间围绕此草案产生巨大争议,其背后的实质在于此草案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向日本学习立法经验不但需要借鉴它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它的过程和融会理解它的方式.
作者其他论文
从中西传统法律思维的差异看当代中国的法治困境--以盗窃问题为切入点.孙倩;赵晓耕.思想战线.2014,40(2),129-135.
法官调查取证权与审判权分离之思考--宋代鞫谳分司的启示.孙倩;赵晓耕.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27(6),64-71.
从超越到扬弃:土地革命时期苏区法律中租佃关系之嬗变.赵晓耕;陈和平.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7-83.
老弱不受刑--论我国死刑适用年龄上限的历史演进.赵晓耕;王帅.天府新论.2014,79-84.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分析--基于信托的研究角度.赵晓耕;王帅.现代管理科学.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