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制度的历史实证分析及未来展望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李东泉[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年:2010
会议名称: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
页码范围:12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会议开始日期:2010-07-10
所属部门:公共管理学院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语言:中文
关键词:制度创新;制度变迁;实证分析;深圳特区
摘要: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深圳特区制度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深圳制度优势形成的特点,即由国家政策、地优势和移民城市构成的三角形模式。进而通过对政府效率的实证分析,说明深圳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确实存在制度优势。同时,也指出深圳在制度变迁过程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原因。本文认为,今后深圳应该在原有的制度形成模式基础上,建立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验区为目标的制度框架,以继续发挥特区的制度优势,顺利实现城市发展转型。
作者其他论文
地方政府在"三规"制度环境下的创新努力及其启示.李东泉.规划师.2014,65-69.
从"阿苏卫事件"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的政策过程分析: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李东泉;李婧.国际城市规划.2014,29(1),30-35.
街区尺度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研究--以北京三里河四个居住小区为例.李东泉;李贤.新建筑.2014,126-129.
社会资本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和社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街道为例.李东泉;姜香.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43-47.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规划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李东泉;黄崑;蓝志勇.国际城市规划.2011,26(3),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