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枯淡”论研究——兼论“东坡和陶诗”的文化史意义
外文标题:Research on Su Shi's "Kudan(Dull and Plain)"Style: ——Also about Implication of Cultural History in "Su Shi's Poems as Compared with Tao Yuan-ming's Poems"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高云鹏[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年:2008
期刊名称:渤海大学学报:哲社版
卷:30
期:6
页码范围:74-82
增刊:正刊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zsfxyxb-zxsh200806009.aspx
DOI:10.3969/j.issn.1672-8254.2008.06.009
关键词:苏轼#“枯淡”#“和陶诗” Su Shi#"Kudan(Dull and Plain)"#"poems in response to Tao Yuan-ming's poems"
摘要: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效果。从“枯淡”风格出发,苏轼发现了柳宗元、韦应物诗风与陶渊明“同源”,并作出了“柳在韦上”的判断。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作者其他论文
苏轼"随物赋形"说新论.高云鹏.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9-126.
苏轼"道统"论的文化史意义.高云鹏.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3),90-92.
浅论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的学理依据.高云鹏.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5-18.
苏轼的"审丑"理论阐释.高云鹏.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52-58.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穷"与"工"关系理论论略--兼谈苏轼"穷"与"工"关系理论的意义.高云鹏.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