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片言可以明百意--论诗歌语言的多元理解之维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6-29

文献详情
片言可以明百意--论诗歌语言的多元理解之维
外文标题:On the Apperception Ways of Poesy Language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李有光[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

年:2008
期刊名称:贵州社会科学
卷:224
期:8
页码范围:52-57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52C0092008080011)
语言:中文
ISSN:1002-6924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zshkx200808011.aspx
DOI:10.3969/j.issn.1002-6924.2008.08.011
关键词:语言;文学语言;诗歌语言;汉语;多义性;多元理解
摘要:正如伽达默尔所言,语言表达问题实际上已经是理解本身的问题.过去研究者们只关注文本与理解的关系,却忘记语言已经内在地祈向理解.当语言与理解的天然联系延伸至文学语言,会发现这里只能适用理解的多样性而无法要求解释的同一.特别是汉语语法和结构的自由以及诗歌对汉语所有优越性的全面继承,使得诗歌语言已经先天地与多元理解的维度发生了必然的关联.愈是考察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婉约、含蓄、朦胧和多义等个性特征,愈是能清醒地意识到意义的丰富性和理解的差异性原来已经在这里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
作者其他论文



博弈:在解释学的原意观与多元论之间--对传统经典的历史理解与当代阐释的学理探讨.李有光.中州学刊.2009,226-230.
论中国美学物化思维的艺术表现及其文化根源--兼及物化思维与心化思维之关系.李有光.理论学刊.2009,123-126.
对当代"国学"及其教育热潮的学理检视和深度追问.李有光;张金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3),162-166.
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中国诗学解释学体验主义方法论研究.李有光.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03-107.
后现代视域中短信文本的文化批判.李有光.社会科学.2008,26-31.

相关话题/语言 社会科学 汉语 文化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