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人大为“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授课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党组、中共北京市委联合开展“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刘建军、王易应邀担任讲师团授课专家,分赴多所在京高校授课。
5月28日,秦宣在北京交通大学作题为“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主题报告。秦宣在报告中以解答马克思主义作为源起欧洲的“异质”文化属性、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有在欧洲传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过时等九个问题为主线,系统、详细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表示,我们之所以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我们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切合中国人民的需要;我们之所以仍然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5月29日、30日,郝立新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授课。在北京师范大学,郝立新以“新时代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逻辑”为题,从“中国道路”的内涵切入,阐释了新思想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并以“中国逻辑”概括了新思想蕴含的深层逻辑,总结了新思想的理论贡献和重大创新。在华北电力大学,他以“全面把握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为题,从十个方面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解读,详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讲解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部署,对学校干部师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

5月29日、30日,刘建军分别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作题为“学习总书记‘5.4’重要讲话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研究”主题报告。刘建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对于我们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念好马克思主义这个共产党人的“真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分别从基本内容、总体特点、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5.4”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科学解读了马克思的人格、思想、世界影响,为广大师生如何学好理解好并用好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南。

5月29日、31日,王易分别在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作题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亮底色,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主题报告。在北京林业大学主题授课中,王易表示,研究社会思潮是了解和把握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要直面多元社会思潮提出的问题和带来的困惑,广大师生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在北京联合大学主题授课中,王易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如何聚焦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讲述了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的理解和认识。她强调,高校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特点,提炼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和科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相长。

据悉,教育部党组、中共北京市委联合组织开展“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邀请部分高校主要负责同志、部分院士、****、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和思政工作骨干组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师团”,分赴各高校进行巡回授课。中国人民大学靳诺、刘伟、王利明、郝立新、秦宣、王易、刘建军、罗建晖等8位专家参与这项活动,同北京高校其他专家共同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完整地讲授一堂课,面向广大高校干部师生讲清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理支撑和理论蕴含,讲清楚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使命担当和广大师生的责任要求,切实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策体系、工作举措和育人体系、教学模式,转化为广大干部师生勇担大任、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相关话题/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