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立项名单(博士生)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1/图片-1.png)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立项名单(硕士生)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1/图片-2.png)
自主设立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只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推进科研育人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本硕博培养全过程中,推进科教融合,强化科研育人,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关键领域输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高层次人才。
学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为培养原则,通过一体化、全学科培养体系建设,树立研究生的学科自觉、学科自信,培育其整体性的理论视野、深厚的学术基础和卓越的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以申报研究生科研项目、参与学术活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等为主渠道的学术训练机制。建章立制,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第一,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招生选拔体系,为科研育人筑牢生源基础。近年来,学院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招生选拔机制,为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生源基础。加强多渠道招生,完善贯通式选拔,为全国优秀本科生开通并扩大“直博生”“推免硕士生”绿色通道,为学院优秀硕士生扩大“硕博连读”比例。持续完善“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本科生夏令营”,从全国选拔优秀生源推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维持生源的开放性、多元性。预计到2021年,博士生招生总量中的20%来自直博生招生渠道,30%来自硕博连续选拔渠道,50%来自“申请-考核制”招生渠道。研究生招生渠道日益多样化,招生机制日益弹性化,提高生源的长效机制日趋完善,从源头上筑牢科研育人的生源基础。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1/1.2019年5月,学院成功举办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本科生夏令营.jpg)
2019年5月,学院成功举办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本科生夏令营
第二,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体化、全学科培养体系,为科研育人夯实培养基础。近年来,学院依托学校学院的多学科资源,注重厚基础教育、全学科培养,不断优化本硕博培养序列,持续整合各二级学科的培养方案。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全面的学科群,马克思主义理论七个二级学科均已形成完整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健全了本硕博阶梯式课程体系和全学科培养体系。本科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硕士阶段侧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和研究方法;博士阶段基于各二级学科主文献深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学院不断完善全学科教学,融贯史论著课程,在必修课程设置中增加原典、原理、通史性课程的比重,加强学生对各学科基础的深入把握。持续健全核心课程体系,强化一级学科通开课程,确保一级学科通开课在总学分要求中占比50%以上。不断完善主文献制度,夯实经典基础,系统开设“主文献研读课”“研究指导课”等,精细化指导研究生的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1/2.2019年5月,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jpg)
2019年5月,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1/3.2020年1月,学院成功举办第41届博士生论坛.jpg)
2020年1月,学院成功举办第41届博士生论坛
第三,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为研究生科研创新建立长效的激励保障制度体系。除制定实施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实施细则之外,还制定实施了优秀学位论文和发表优秀科研论文的评选奖励办法、研究生学术活动资助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研究生写作学术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和参加国内国际交流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研究生科研创新全过程的系统、完整和长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1/4.2018年9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论坛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jpg)
2018年9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论坛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1/5.2019年11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论坛第28期聚焦“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jpg)
2019年11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论坛第28期聚焦“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第四,持续深化多层次学术交流的引领作用,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打造活动品牌,构筑高端平台。加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学院博士生论坛、青年****论坛、学术论文大讲堂、思政课名师讲坛、青椒论坛、前沿论坛、海外名家讲坛等系列学术活动的引领能力,搭建研究生与国内外学术名家、资深教授、青年教师的常规对话交流机制。自2013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论坛”系列学术活动,已成功举办28期,本校和兄弟院校研究生将近1000人次参加,影响辐射全国高校师生。论坛以青年****和研究生为主体,着力推进“打造青年****”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学科自信与学术理想,并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1/6.2018年11月,学术论文大讲堂第2期聚焦“如何研读经典著作和党的文献”。.jpg)
2018年11月,学术论文大讲坛第2期聚焦“如何研读经典著作和党的文献”。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1/7.2019年9-12月,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持续举办研究生读书会.jpg)
2019年9-12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持续举办研究生读书会
通过多年探索实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育人工作取得突出成绩。近五年来,研究生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共400多篇。2018-2019学年,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共58篇,其中,5篇发表于学科最优期刊,18篇发表于学科权威期刊;相较于2017-2018学年,核心期刊总量增加10多篇,其中最优期刊和权威期刊论文增加了10篇。据最新统计,仅2019-2020学年第1学期,研究生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篇,5篇发表于学科最优期刊,10篇发表于学科权威期刊。可以预测,本学年研究生论文发表数量质量将再创新高。
同时,研究生学术论文在学界受到广泛好评,在全国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奖。例如2019年1月8日,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优秀论文奖”评选中,学院组织推荐的10篇研究生论文全部获奖,其中有4篇获评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获评优秀组织奖,一等奖数量及获奖总量在所有推荐单位中位居第一。2019年11月,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2019)”中,学院组织推荐的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在全部获奖名单中占据三分之一。
学院将继续优化创新科研育人方式,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更为坚实的学科支撑和后备人才支持,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