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院长助理贾晋京首先作引导发言,他谈到,“中国与世界经济”这个题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非常重要。在“十一”之前的三天,国新办专门发布了一本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可见在中国面临新的历史方位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越来越重要,中国和世界相互谁也离不开谁。

翟东升首先阐述了新中国三个30年的对比及其内在关系。第一个30年,是1949年-1979年,特点是社会革命和继续革命,也是中国游移在西方主导的世界市场体系之外的30年:中国先跟东方阵营融合,然后又脱离苏联自立。第二个30年,是1979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但是从中国内部来看,这个时期应该是持续到2012年。这是中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的30年。第三个30年,从后金融危机时代或者说从十八大开始。总体来看,这个新的时代也会持续至少一代人的时间。
翟东升认为,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有两大动力源:一是中国内部政治经济制度安排的延续,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对外经济关系也是内部经济关系的延续;二是它又受到外部战略格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约束和塑造。前三十年、后三十年与新三十年,是历史辩证法中的“正题、反题与合题”的关系。
中国制度与政策的30年,翟东升从四个维度解读。从选择合作学习的对象来看,第一个30年主要学的是苏联,学习他们的现代国家组织体系,引进156个工业项目。第二个30年主要学习美国,学习其市场经济的运作经验。第三个30年可以多向欧洲看,强调国民公平分配,劳动者权益,绿色环保,多边主义等等,但是也要吸取欧洲发展模式的各种教训。
从经济模式与资本形式来看,前30年学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后30年,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学习西方,搞市场化、对外开放,允许民营资本竞争。新时代是混合资本,国有资本要做大做强做优,民营资本要做得更大,外资也不排斥。
从对世界市场体系的态度来看,前30年,中国是革命的态度,打破不公平、不正义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1979年开始,中国选择融入世界,在它的体系里不断吸取能量、知识,不断成长。未来的新时代,中国对全球市场体系既不是革命态度,也不是简单的融入态度,而是重塑和引领。
从执政合法性表述来看,新中国建立政权的合法性表述,核心逻辑是“只有中国才能救中国”。到1970年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了2012年前后,中国人诉求多元化,新的论述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人的中国梦”。
从倚重阶层来看,第一个30年倚重的主要是工农;第二个30年主要是国际化精英;下面我们要做的是做大做强中国的中产阶级。
两个30年之间, 前30年,重要的是政府干预,政府要有所作为;后30年,重要的是市场行为,政府要减少干预。表面上看起来许多东西是对立的,但翟东升认为,两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他提出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
经济繁荣从何而来?政府首先要为私人部门提供恰当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公共产品,从而支撑私人部门的生产、交易、消费等经济活动,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公共产品。经济发展,首先是源自公共部门的有力支持,其次才是私人部门的勤奋。
翟东升还解释了中国工业化成功的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同苏联和美国之间究竟什么关系?他认为,中国同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性质上完全相反,一个强调公共部门很重要,一个强调私人部门很重要,各执一端、互相对抗。中国融合了两者各自最强基因,创造出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第二,1979年以来,中国是不是搭便车者?他认为,一方面,中国的确是美国开的全球化“班车”上最大的乘客、最成功的乘客,但搭便车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中国也付出了昂贵的车票。
第三,逆全球化与中美脱钩。他分析,英美带头搞逆全球化背后的原因,一是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通胀率已经到了接近零的位置甚至通缩;二是民主与自由之间的反目,蓝领工人成为全球化的输家,民粹主义盛行。他认为,中美脱钩其实并不可怕,中国应该主动掌握节奏,有序地去美国化。
第四,“一带一路”与全球化。中国推动“一带一路”能提供什么,或者发展中国家需要什么?他认为是公共物品。绝大部分国家没有经历过革命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无法打破原有社会僵局,创造一个有效、有力的公共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要追求的是年轻人口而不是自然资源,而且更多是追求作为消费者而不仅仅是劳动者的年轻人。

“人大重阳名家讲坛之新中国70年”系列讲座共13讲,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多位权威****,梳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变革,剖析辉煌成就背后的内在逻辑,展望未来发展之路。本次讲座之后,还将陆续举办“王义桅:从大历史看新中国七十年”“周洛华:新中国货币70年”“庄毓敏:中国银行业70年”“贾晋京:大创新 70年来的中国生产力发展”“李勇:中国财富管理70年”“刘守英:新中国70年 理解中国的历史转型”“汪昌云:中国资产定价的理论与实践70年的视角”“王文:中国智库70年”“许勤华:中国能源安全70年”等9场讲座。
据悉,人大重阳系列讲座已共计举办173期,从去年开始,系列讲座结合国家重大热点问题,启动了“对话人大名家”讲坛,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目前根据讲座汇编的《到人大重阳听名教授讲座(第一辑)》、《强国与富民——人大重阳名家解读中国发展》两部图书已出版上市,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