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新闻学院第二期学术拔尖人才现场选拔 十四人入围培养计划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6

11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第二期“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现场选拔举行。
本次选拔采取公开面试、差额入选、现场评分并公布结果的形式,共有18名符合报名条件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申请参与。经公开面试,2017级博士研究生杨石华、王保平、李璐玚,2018级博士研究生杨颖兮、夏琪、倪乐融、安若辰、温婧,2017级硕士研究生郭玮琪、王婉、段世昌,2015级本科生姚京宏、张驰、许莹琪,共14人入选学院第二期“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其中,杨石华、王保平、李璐玚推荐进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

在研究人报告之前,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周勇教授介绍培养计划,新闻学院对于入选培养计划的同学进行项目制管理,除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科研资助之外,学院随时关注项目内同学们的学术进展、优先安排海外交流学习,安排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指导。

新闻学院教授、本期选拔委员会主席蔡雯介绍选拔规则及流程,申请人首先进行个人研究计划阐述,随后回答评委的现场提问,最后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选拔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综合表现以及研究计划进行现场评分,遴选出最终入选计划的学员。

本期选拔委员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蔡雯担任主席,专家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王怡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毓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王洪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王斌、黄河、刘东。
申请人及其研究内容:

申请人研究内容阐述环节结束后,专家对他们进行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王怡红表示,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从新闻传播的研究视角来关注人类生存的问题,说明同学们能够从吸收知识到创新知识,进入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始挖掘研究问题。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欠缺基础理论的解释力和提炼问题核心的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毓强表示,此次涉及网络的研究问题很多,体现出了同学们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思维特点,问题涵盖全面,也呈现出了人大新闻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立体、全面、综合的状态。但不足在于框架、理论范式、基本方法不够明确,公共理论表达规范性不足。

为推进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双一流”建设,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为有志于走上学术道路的学生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自2017年起实施“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该计划的学生,将获得新闻学院予以的师资配备和学术平台支持,以及每年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
去年同期,新闻学院举行第一期“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选拔,18位申请人中有13位入选,其中四年级本科生2名,二年级硕士研究生3名,一年级博士研究生3名,二年级博士研究生5名。其中,4名二年级博士研究生推荐进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
相关话题/学术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