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说话文学会”成立于55年前,旨在研究故事的传承与功用、故事集的形成与文学性以及佛教故事与唱导文艺之间的影响关系等问题。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佛教与说话文学”,分为“中国佛教与说话文学”“《释氏源流》研究成果发表”“中外青年****论坛”“东亚环境文学与宗教故事”四个议题。
中国人民大学高端外国专家小峯和明致辞之后,鹤见大学教授金文京、驹泽大学教授石井公成、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李铭敬分别就 “朝鲜翻刻明伊王府刊《释迦佛十地修行记》中金牛太子故事”“伪疑佛经中的说话故事”“唐宋往生传的编撰与传承”三个主题作基调演讲。

随后,会议按议题展开,各位专家****分别发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马骏发布了国家社科项目成果“上代文学文体与汉译佛典中的时空表达”,摄南大学教授小川丰生阐述了《梦中问答》中的故事与东亚的“灵性”,鹤见大学研究员小岛裕子就日本说话文学中的五台山形象发言,小峯和明讲述了《释氏源流》的版本流传,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周以量讲解了《释氏源流》佛典部的出典问题,西北大学教授高兵兵阐释了 “灵山同听”故事的中日差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何卫红论述了儒教故事“以豆自检”的源流。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中外青年****论坛”环节,暨南大学副教授司志武解读了中国史传与《七代记》中的慧思再生说,清华大学副教授高阳就南方熊楠与宋代《夷坚志》进行发言,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蒋云斗发布了国家社科项目阶段性成果“浅井了意假名草子作品中的儒者形象”,早稻田大学博士崔鹏伟就“《今昔物语集》中的疫神与疫鬼”发表见解。
在“东亚环境文学与宗教故事”圆桌会议环节,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谈到从东亚时间看“环境文学”,茨城基督教大学教授染谷智幸就东亚的“性”与“环境文学”发表见解,神户大学教授樋口大祐讲解了日本的自然志与国史叙述,神户学院大学副教授米田真理子论述了菩提树的日本传入,立教大学博士金英顺分析了韩国的野谈与环境文学,越南社会科学院教授Nguyen Thi Oanh阐述了越南的环境文学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龙妹、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荒木浩、奈良女子大学教授千本英史、早稻田大学教授吉原浩人、早稻田大学教授河野贵美子、立教大学教授铃木彰、广岛大学教授竹村信治、兵库教育大学教授山口真琴、庆应义塾大学教授石川透、明星大学教授前田雅之等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
最后,日本说话文学研究会代表、名古屋大学副教授近本谦介致闭幕辞,并向与会的所有专家****和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中国人民大学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表示感谢。

与会专家****围绕佛教与文学、汉译佛典在东亚诸国的流播、佛教文学与环境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中外****之间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与海外学术前沿之间的学术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