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03/全景副本.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电力煤炭价格处处长侯守礼,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凤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等专家****参加了论坛。
论坛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主持。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03/杨瑞龙副本.jpg)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现代能源经济体系、权衡抉择与能源“不可能三角”》。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03/郑新业副本.jpg)
报告显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之后,我国还需要保持未来30年4-5%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同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在逐渐富裕起来的新时代同步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系列要求决定了能源既要供给充足、安全,又要价格低廉,还要清洁环保。因此,建立高效的能源经济体系,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重大命题。报告从全球视角出发,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竞争、寡头和垄断的分析框架,同时考虑环境税、碳市场、产业政策、反垄断政策,以及以交叉补贴和普遍服务为核心的社会政策,分析了“市场之制”和“政府之手”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的路径,并讨论了公众和政府面临的抉择。报告力图为企业、公众和决策者呈现中国能源经济的基本事实和运行逻辑,识别出能源经济体系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所在,提出建立现代能源经济体系和实现改革红利的框架、措施与路径,并讨论了能源政策背后权衡取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现代能源经济体系建设包括两步,一是改革,改革能源市场体制,改革政府的政策制度,以提升能源市场的效率;二是取舍,在三大目标构成的能源“不可能三角”中进行选择,尽可能让能源经济体系切合公众和政府的需求。
报告研究发现了能源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第二,我国能源政策体系不协调。反垄断机制仍然匮乏,激励监管、份额监管、行为监管等监管方式尚未确立,政府部门对市场势力的监测识别能力较弱。第三,从全球视野看,对自身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贸易国的定位不清。
基于上述事实,报告认为,建设现代能源经济体系的第一步是实现能源领域效率最大化。应在可竞争的领域中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对于自然垄断领域、上下游的竞争性领域用好“政府之手”。在既定目标和约束下要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和公众则需要第二步——在经济增长规模、企业和家庭的用能成本和治污减排之间权衡取舍。在能源经济体系的效率前沿实现之后,公众和政府为降低污染减少排放。
为了减缓能源成本上升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并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报告还提出了配套措施,即推进能源领域配套财政改革;逐步取消交叉补贴、还原能源商品属性;以及从用能大国的角度推进国际能源新秩序重建,助力国内三大目标的实现。
发布会第二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凤良主持,与会专家与嘉宾就现代能源经济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03/刘凤良副本.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在演讲中表示,从宏观经济的长趋势角度来讲,科技革命要找到人类进步的路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能源的路线。若能在技术上突破,比如电能、热能储存问题,将会发生巨大的能源革命,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03/金碚副本.jpg)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能源经济的本质就是提高效率,应该从企业改革;能源市场化改革;明确政府监管的范围;建立多元化的监管体系,不只是局限于政府,也可以让社会组织、行业组织参与监管,同时企业也可以进行自我监管;改善监管方式,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推进创新以及深化能源领域的分工协作等方面深度推进。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03/李佐军副本.jpg)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表示,我国未来要调整能源结构,总体思想是减煤、稳油、增气和发展新能源。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未来一段时间主要还是依赖煤炭资源,因此煤炭的清洁利用是一个重大问题。2035年以后非化石能源新能源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主体能源。对于未来能源体系的建设,安全、绿色、市场、创新、监管、普惠、合作是关键词。其中,如何保证安全是首要问题。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8/03/王震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