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侯小丰研究员做客理论学科青年论坛“名家讲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6

3月2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论坛之“名家讲座”第18期举行。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辑刊》哲学编辑侯小丰作了题为“编辑眼中的‘好文章’”的精彩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旭担任主持人,马克主义学院副院长侯衍社、张云飞担任评议人。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北京出版社及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和研究生参加讲座。
侯小丰结合自己从事编辑工作十多年的经验提出,有生命力的文章应做到思想无壁垒、表达有规范和积极回应现实。作者应具备敢于突破教条、执着展开批判、顽强进行追问和不屈探索未知的勇气,尽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学会通过掌握语言范式更好地表达思想,在研究中凸显对时代精神的领悟和把握,努力关照当下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问题。侯小丰把社科类综合期刊的选稿标准概括为四点:一是讨论的问题视阈不应过窄,要具有一定的宏观性;二是把握前沿学术动态,捕捉具有时代感和前瞻性的问题;三是体现出兼具选题学术性和论证逻辑性的学理性;四是具有反映关乎人类当下生存状态和未来命运的现实意识。

侯小丰进一步强调了“好文章”的技术性标准,即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据。具体而言,文章的选题应明确具体而不空泛,说理要靠逻辑而不是权威,论据要旁征博引、详实有力。通过列举大量例文,她具体说明了文章各个方面的写作规范。例如,标题要凝练醒目,突出问题意识,避免宏大空泛或与内容不符;论点应鲜明集中,切忌空洞驳杂;行文布局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保持逻辑上的连贯性;小标题应具体明确,直击论点,避免使用常识性知识或修饰性语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利用其他学术资源当作论据,切勿生搬硬套和断章取义;摘要应高度概括文章的核心观点,简明扼要地展现出论证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她认为,选题意义、学术创见、研究方法、分析论证、文献征引和语言表述等关乎到文章质量的好坏;一篇有学术价值的“好文章”就像一件精美的器物,必须经过反复的修改完善和不断的打磨润色才能成为一篇优质的作品。
最后,侯小丰提出了好文章的境界性标准——以责任担当激励人、以真诚情怀感染人、以思想创新启发人。学术论文是思之所至、情之所至、担当之所至的逻辑表达,是思想之流自内心涌出,乃有感而发,有所为而写。关于如何成就“好文章”,侯小丰认为,一是独立载学,勇于破除陈旧思维框架的束缚;二是自由载思,通过自己的独立意志自主地思考和研究;三是厚德载文,在学术写作中牢记社会责任和现实使命;四是苦练载技,夯实功底,在修改过程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澄明思想观点。她认为,以兴趣和责任引导学术研究,或可成全功利性需求,但以功利性需求看待研究和写作,则不可能成就学术。每一位作者应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学术,为消除自身困惑而快乐地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而有担当地写作,悉心领悟“为学”。
在评议环节,张云飞认为,侯小丰的报告有三个特点:首先,创新性和现实性有机联系起来,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没有创新研究便无从谈起;但又要强调现实性,只有立足现实研究的才能发现蕴含于现实之中的矛盾和危机,预感到鲜活的未来扑面而来。其次,宏大叙事和细致入微的分析紧密结合,既对文章的选题布局、结构框架作了整体性的说明,又对写作过程中的遣词造句、易错用法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最后,责任性担当和技术性操作紧密联系起来,突出了学术写作要有崇高的抱负和规范的表达。结合侯小丰研究员报告中的例文,张云飞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恰当的方式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 ,“以马解马”。
侯衍社表示,侯小丰的报告内容丰富,令人受益匪浅。她在讲座过程中不仅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以辅助分析、增强对比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标题摘要、论证论据、结尾格式等方面说明了“好文章”的标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编辑,侯小丰在审稿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作者的文章,不厌其烦地与作者沟通修改,力求让每一篇好文章实现它的价值,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每一位作者学习。
在提问环节,侯小丰热情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论文发表的问题。她认为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是学术研究中的一股鲜活力量,代表了中国学术的未来;并勉励在校研究生踏踏实实做研究,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基础上苦练写作技能,终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
相关话题/学术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