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以“每天半小时,大声读经典”为口号,倡导在校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大声诵读、熟读“中华传统经典”。为此,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编撰、罗安宪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所选文本为中华传统经典中最为重要、最有影响、最为优美的篇章。
研讨会上,张立文表示,中国古代仁人志士以构建“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为目标,体现出明显的世界情怀和人类意识。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相亲相爱,爱是构成家庭、社会、国家和平与和谐的关键所在。这些宝贵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丽丽表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的根本 ,并对“中华传统经典进校园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楼宇烈认为,文化自信包含传统文化自信和革命文化自信,革命文化自信要建立在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而当今传统文化处于一种“失魂落魄”的状态,需要我们树立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重铸国魂。钱逊提出,在“传统经典诵读活动”中,不能只是读,重要的还要落实在行动上。《论语》讲“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前者讲的是“学”,而后者强调的是“行”。所以,诵读经典,最重要的是践行。郭齐家表示,中华文化是生命的学问,是学问的生命。“中华传统经典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参与者通过诵读经典,而变化气质、涵养德性、提高修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彭林认为,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活水,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诵读经典。经典支撑本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人格高尚的真正的中国人,在此意义上,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不可离弃的精神宝库。
会上还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向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捐赠《论语》1000册,向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捐赠《大学中庸》1000册。
为使“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深入而有效地进行,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联合26国学网,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等级考试”,此项考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