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lder教授首先回顾了他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渊源,并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人郑杭生教授表达深切的缅怀。

Walder教授的报告从一个经验现象切入,即为什么199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出现大规模、持续性的经济衰退,而中国、越南则呈现快速和持续增长的局面。为了解释这种差异,在过去20多年中,分析者们围绕不同改革路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市场化改革结果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国家初始发展水平和基本经济禀赋的显现;另一观点认为,这种差异是新的国家政治的产物。他认为这些观点都忽略了造成1990年代经济衰退的政治根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比较分析,Walder教授深入讨论了政党组织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他指出,西方传统经济理论长期认为,国家是私有产权的主要威胁。然而,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当政权解体之时,除了执政党经济管制能力的恶化会使国家丧失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能力,从而妨碍短期经济绩效之外,政治上的崩溃造成了其他显而易见的问题。他由此认为,政党及政权的稳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证。
许勤华对本次讲座进行了评议。在随后的问答环节,在场师生踊跃提问,Walder教授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Andrew G.Walder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对中国社会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他目前担任斯坦福大学文理学院Denise O’Leary and Kent Thiry讲席教授、FSI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任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亚太研究中心主任、文理学院国际比较和区域研究部主任;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有着密切的交往,合作开展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研究,曾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并受聘为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