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勇

中国人民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6-14

周勇副教授社会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理事。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效果
近期专著:专著
1)、《理解电视:从理论到方法的路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2)、《广播电视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3)、《电视新闻编辑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4)、《广播电视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视觉语言设计》(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论文
1)、‘‘UndertheWeather’’:TheWeatherEffectsonU.S.NewspaperCoverageofthe2008BeijingOlympics.MassCommunicationandSociety,15:4,559-577
2)、《电影框架与大国形象建构》:《现代传播》2012年第3期
3)、Tonameornottoname:across-culturalcomparisonofon-airattributioninUSandchineseTVnews.AsianJournalofCommunication,v.21,No.(2),2011.
4)、《农村受众对乡村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10期
5)、《电视会终结吗?——新媒体时代电视传播模式的颠覆与重构》:《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2期
6)、《映像中国:美国主流报纸上的中国形象》:《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2期
7)、《试析央视高收视率电视剧的收视特征与受众需求》:《电视研究》2010年第12期
8)、《现代美国新闻机构中的自我约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十二期
9)、《转型期的困境与压力-对中国新闻工作者心理焦虑状况的实证研究》:《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八期
10)、《数字时代的媒介信任》:《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七期
11)、《传统媒体借力社交网站—人际传播路径下的大众传播新式》:《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十期
12)、《网络传播中的“马太效应”——关于华南虎照片真伪事件的实证研究》:《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三期
13)、《打造"看得见的广播"——广播媒体的强势出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二期
14)、《让“主流”真正成为“主流”》:《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五期
15)、《做好看的新闻—电视新闻主题报道传播策略探析》:《电视研究》2007年第十一期
16)、《央视新闻频道的未来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三期
17)、《从观念到表述--对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语态的批判性分析》:《现代传播》2005年第八期
18)、《电视新闻,平静却不平淡》:《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二期
19)、《电视产业:迅速起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二期
20)、《以“连线”代现场——中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尴尬生态》:《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五期
21)、《日本报纸:探索互联网时代经营之路》:《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一期
22)、《自省、自律、自强--日本广告业的良性发展之路》:《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六期
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现状与展望》:《电视研究》2001年第九期


联系方式:?zhouyongruc09@gmail.com
博客:?
状态:
自我介绍:传播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8-2009年)。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广播电视系主任,视听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主任。曾获"中经报联"优秀教师奖,作为骨干教师参与讲授的"新闻评论"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负责人主持的课题有:“涉藏信息传播的路径依赖及效果生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西藏项目”2012年度招标课题)、“主流电视媒体网络视听节目发展研究”(国家广电总局2008年度课题);“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传播理论创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品牌计划基础研究项目);“视听传播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985研究项目)。先后参与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新闻传播学案例库”。曾任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晚间新闻责任编辑,新闻频道策划组制片人,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相关链接:?




相关话题/导师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