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李华

中国人民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6-14

李华(1929-2009),山东无棣人,清史研究所教授,著名历史学家。1949年高中毕业,入华东大学社会科学院三部学习。1950年5月学习期满后进入山东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学习,1953年毕业,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教研室研究生班深造,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尚钺先生。1956年7月毕业,留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教研室任教,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文革”人大停办期间,李华教授先后入江西干校及北京师范大学。1978年,人大复校,清史研究所成立,李华教授又成为清史研究所最早的骨干之一。复校以来,李华教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清史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中,为清史学科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直至1995年2月退休。在职期间,他历任副教授(1983年)、教授(1986年);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等。1992年李华教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清史研究所20周年所庆之际,李华教授获清史所荣誉证书。2009年6月14日,李华教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0岁。
  李华教授一生勤奋治学,尤其在中国经济史研究方面造诣颇深,成果丰厚,参加编著的《清史简编》、所编著的《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等重要科研成果,均在学界中有较大影响,奠定了他在清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使他成为海内外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其中,《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选录有研究价值的碑文,并注明来源出处,对研究北京地方历史,尤其是工商业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华教授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后学,均赤诚相待,多方提携,倾囊传授全部的研究心得、资料,帮助他们迅速成长。他桃李满天下,在青年学子中有良好威望。
  李华教授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在收获教学科研硕果的同时,成就了高尚的学风和人格。

李华学术成果摘录
论著:
《苏联史新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
与杨剑、张司孔合编:《吴晗文集》第一卷,北京出版社,1988年。
与杨剑、张司孔合编:《吴晗文集》第二卷,北京出版社,1988年。
与杨剑合编:《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与杨剑合编:《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与苏双碧合编:《吴晗史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
主编《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主编《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主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
与刘守诒、梁叔莹、鲁素、潘喆等合编:《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上、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
论文:
李华,“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读《清代经济简史》”,《清史研究》,1997年,01期。
李华、徐建青,“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清史研究》,1994年,02期。
李华,“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研究的几个问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1993年,06期。
李华、陈桦、高王凌,“十八世纪中国的成就、局限和时代特征”,《清史研究》,1993年,01期。
李华,“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研究的几个问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1993年,06期。
李华,“屈大均与他的《广东新语》”,《清史研究》,1992年,01期。
李华,“清代湖南的外籍商人——清代地方商人研究之六”,《清史研究》,1991年,01期。
李华,“清代湖南城乡商业的发达及其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08期。
李华,“明清经济史对比研究的典范——《明清财经史新探》评介”,《清史研究》,1991年,03期。
李华,“清朝前期江苏租佃关系的重要文献——读《江苏山阳减租全案》”,《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1981年,24期。
李华,“清代前期赋役制度的改革(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摊丁入亩)”,《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1980年,06期。
李华,“康熙对汉族士大夫的政策”,《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1980年,18期。
(本资料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话题/导师 清史